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励志文章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

时间:2023-10-14 18:43:25 励志文章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图1)

2020年9月15日《新华日报》新论版

编者按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图2)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9月8日举行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激发强大奋进力量,本期“新论”版特邀请专家从不同角度撰文阐释,敬请读者关注。

伟大抗疫精神的哲学阐释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图3)

韩庆祥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图4)

唐爱军

把握伟大抗疫精神,需要上升到哲学高度,深入阐释其内在逻辑。从哲学高度分析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把握其丰富内涵。从最本源的意义说来,伟大抗疫精神是由科学理性、价值理性、意志理性(意志力)和实践理性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代表着新时代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哲学语境的“知”指认知、观念。伟大抗疫精神的基础是立足科学理性,形成正确的抗疫认知。在重大疾病或灾难面前,反智主义极易得到蔓延,它们利用民众面对未知病毒或灾难的恐惧,打着科学旗号,兜售各种伪科学知识,传播谣言。此外,反智主义还善于利用民众缺乏相应专业知识背景,抛出各种“阴谋论”,吸引大众眼球,使民众产生严重的认知偏差,甚至行为偏差。

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党和政府立足科学理性,求真务实,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大大压缩了反智主义、主观主义等的生存空间。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科学防治”是一个重要关键词,其在观念层面就体现为“科学理性”。

正是由于我们立足科学理性,才能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实行中西医结合,先后推出八版全国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的中药西药和治疗办法,形成关于临床救治的抗疫认知,不至于“束手无策”抑或形成“群体免疫”的错误认知;正是由于我们立足科学理性,才能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形成关于实施科研应急攻关的抗疫认知;正是由于我们立足科学理性,才能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形成关于疫情防控实践和社会治理的科学认知。

建立在科学理性、科学认知基础上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知识力量!

哲学语境的“情”指情绪、情感、情怀。伟大抗疫精神的核心是坚守价值理性,站稳正确的抗疫立场。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命运与共、天下一家是伟大抗疫精神的核心内涵,也是我们抗疫斗争的根本价值立场。“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党和政府始终以对人民负责、对生命负责的鲜明态度,全力保障人民生命权、健康权。

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果断抉择生命至上。英国《柳叶刀》社论指出:“中国的成功也伴随着巨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中国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从而在国民健康与经济保护之间获得最佳平衡。”宁可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我们也要坚守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价值理性,这才是伟大抗疫精神的精髓。

“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不惜一切代价”绝不是非理性的认知,而是真正的理性主义——生命情感、人民情怀。“以国之名悼念逝者!”4月4日清明节,从最高领导人到普通民众,14亿人民以国家之名和最高仪式祭奠抗击疫情斗争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这是国家对人民个体尊严与生命的尊重、敬畏,彰显了伟大抗疫精神的集体情感。

尊重和呵护人的生命、人的价值、人的尊严是伟大抗疫精神不可磨灭的印记。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人类又一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坚持科学理性还是制造政治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还是寻求脱钩孤立?推进多边协调还是奉行单边主义?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应对病毒这个人类共同的敌人,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

中国主张的背后是伟大抗疫精神,它秉承了“天下一家”的理念,坚持命运与共,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爱好和平的道义担当。以命运与共、天下一家为价值旗帜的伟大抗疫精神引导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同国际社会分享疫情信息和抗疫经验、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有序开展防疫物资出口、开展国际科研交流合作等。

这些行为以及背后的伟大抗疫精神充分展示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生动诠释了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伟大抗疫精神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哲学语境的“意”指意志、意志力。伟大抗疫精神的关键是坚定斗争意志,发扬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挑战,只有具备强意志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一个国家同样如此。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是伟大抗疫精神的题中应有之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

坚定斗争意志的前提是舍生忘死、不怕牺牲。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坚定斗争意志的鲜明表征就是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坚韧不拔、锲而不舍。面对可怕的病毒,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无数抗疫勇士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书写下新时代英雄主义的壮丽篇章。

坚定斗争意志的支撑是责任、担当。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尤其是广大医务人员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斗争意志,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诠释了在大灾大难前挺身而出的“逆行”担当精神。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就是要继续坚定斗争意志、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哲学语境的“行”指行为、行动、实践。伟大抗疫精神的支撑是实践理性、知行合一,它最终要转化为有效的抗疫实践。从实践理性看,伟大抗疫精神坚持举国同心,践行了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

举国同心、团结协作是伟大抗疫精神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石,也是它的重要构成要素。古人讲:“上下一心,三军同力,是以百事成,而功名大也。”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生生不息、中华文明面临各种挑战但绵绵不断,一个核心密码就是中华民族上下同心的团结精神。此次抗疫斗争再一次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风貌。

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人可以独善其身,没有任何人可以独自应对,团结协作才是唯一的出路。疫情暴发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部署,统筹调度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展开疫情防控阻击战,为举国同心、团结协作的抗疫斗争起着“定海神针”作用;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9000多万党员、14亿中国人民及广大海内外侨胞齐心协力、紧密团结,共同行动起来阻击病毒;“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示……

总而言之,此次抗疫斗争充分彰显了举国同心、团结协作的伟大精神,它与某些国家的“群体免疫”政策及其背后的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全然不同。

恩格斯曾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但是,这种历史进步是需要前提的,就拿这次疫情灾难来说,只有总结了抗击疫情灾难的经验,继承了伟大抗疫精神,我们才能在文明大道上发生历史位移。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专家工作室]

生命至上的生动展示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图5)

韩喜平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坚定果敢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决心,率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感人画面,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生动展示了生命至上的伟大抗疫精神。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无尽的岁月里饱经磨难,我们也正是在这些艰难险阻中凝聚力量、汇集智慧。“天地之道人为贵”,生命是宝贵的,人民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敬仰生命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生命重于泰山、决不放弃任何一人的理念,上至百岁期颐老人,下至出生不足30小时的襁褓小儿,无论是在华外国留学生或是来华外国人员,皆积极展开救助,不惜一切代价尽力救助。

“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我们也能够做到不惜一切代价。”生命至上,我们尊重每一个向往生命的个体,但危急关头,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在鲜红的党旗下的庄严宣誓“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牺牲小我、成就大我。为了抗疫,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共产党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政治本色。这是对人民生命的敬重,充分印证了敬仰人民生命尊严。

中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仁爱传统,“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中国共产党把这种仁爱思想融入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庄子·天地》名言“爱人利物之谓仁”精准阐释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仁爱的最高理解——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疫情暴发后,党中央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人民生命和经济利益之间果断抉择生命至上,各级党委和政府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以千万计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义无反顾、奋勇向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残酷斗争中,充当了战斗堡垒的角色,为抗击疫情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病毒是“冰冷”的,疫情是残酷的,而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爱是炽热的,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是赤诚的。共产党人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将人民牢牢守在身后。这是深厚仁爱传统的弘扬。

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精确掌握疫情动向。登高俯瞰立足全局,凝神微操着手细节。以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准、高效地为人民分忧解难。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召开21次会议研究决策。在全国范围内严格管控,减少人员外出,停工、停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稳定物价,加强监管,避免市场出现挤兑哄抢;汇集全国科研力量,攻坚病毒,科学防控;协调全国物资,合理分配,支援一线。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党和国家没有丝毫的松懈。一方面抓紧时间研制疫苗,另一方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吹响了决战疫情的冲锋号。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这是为民执政理念的最好诠释。

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是这场疫情的制胜武器。疫情开始后,各行各业陆续投入到声势浩大的抗疫队伍中来。4万多名军地医务人员放弃了阖家团圆,冲进抗疫第一线;数百万快递员顶风冒雪在街道中穿梭,为不能外出的人们送去温暖;数千万道路运输人员开足马力,奔波在物资保障线上;180万环卫工人起早灭菌消杀,及时做好处理医疗废料、垃圾清运清理。近千万的注册志愿者,几十万的志愿服务项目,上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间,充分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和无比优越性。

疫情下的中国人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示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广泛凝聚亿万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同时,使人民当家作主真正落到实处,确保群众权益充分实现。

“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是否能经得起检验,就是要看在危机时刻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面对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建立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上下协同的指挥体系。很快在全国调集4万名建设者和几千台机械设备,仅用10天建成了拥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仅用12天建成了拥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在两个多月里将医用口罩产量增长几十倍。

世界人民通过简单明了的数据分析,鲜活可信的新闻事件再次认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和促进中国发展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亿万中国人民的明智选择。由此,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作者为吉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举国同心的团结伟力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图6)

侯波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隆重举行。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默哀,习近平总书记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张定宇、陈薇颁授勋章奖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深情回顾,凝结着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激起现场一次次热烈的掌声,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齐心协力8个月抗疫的恢弘画卷徐徐铺展。在这场抗击疫情的大考中,全体中国人组成了一个甘于奉献、众志成城的中国,一个团结坚强、不可战胜的中国!

“武汉绝不是一座孤城

湖北绝不是一座孤岛!”

英雄的城市背后,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英雄的人民身边,是亿万伟大的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湖北人民、武汉人民服从大局、咬紧牙关、团结坚守,面对离汉离鄂通道关闭后与外隔绝、交通停滞、城市“停摆”困境,克服近距离接触病毒、医疗资源和生活物资紧张带来的困难,忍住失去至爱亲朋的痛苦,以封一座城的隔离屏障,护伟大祖国的山河无恙。

从战斗打响的那一刻开始,整个国家最优秀的医护人员、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向着九省通衢不断汇聚。从耄耋院士到“00后”护士、从抗疫“夫妻档”到上阵“父子兵”,都坚定着一个信念:到疫情最严重的前线去,到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去,用奉献书写初心篇章,用行动答好使命问卷。

10多天时间先后建成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大规模改建16座方舱医院,紧急开辟600多个集中隔离点,19个省区市对口帮扶除武汉以外的16个市州,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马克思说:“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举国同心的底气来自制度体系内在的优势和效能,也来自制度体系不断改革完善所激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从武汉到湖北,从湖北到全国,在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社会主义制度释放出强大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动员能力、执行能力,转化为应对大风大浪、抵御风险挑战时的治理效能。军工企业研发口罩机、汽车企业转产消毒液、石化企业改造生产线……

这是危难时刻国有企业的使命担当,这是世界上拥有最完整工业体系国家的充足底气。生活物资加速供给、医疗器械紧急调运、交通物流联合协作、大数据物联网广泛应用……一系列重大决策在以日为单位甚至是以小时计的超短时间内不折不扣地付诸实施。在这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中,我们展现出的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让世界惊叹。国外媒体感慨,面对空前的疫情灾难,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只有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做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疫情危及人民生命安全的危难关头,全国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以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让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一份份摁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一个个奔向战场的坚毅身影,一批批火线入党的“白衣战士”……见证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传递着中国必胜的民族精神。

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百万快递员冒疫奔忙,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疫情让社会各界同心协力,让互助的赞歌响彻神州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从社区到校园,不分男女老幼,不管身处何地,不论岗位分工……全体中华儿女坚韧团结、和衷共济,迅速构筑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巍巍长城。中国人民同甘共苦抗击疫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成为国际社会解读“中国为什么能”的最新注解。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

海以奔涌成其壮阔

面对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了一曲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时代凯歌,创造了彪炳人类抗疫救灾史的罕有范例,成为今日中国砥砺奋进的生动见证。云破日出山河新,又踏层峰放眼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往开来、再接再厉,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前进前进前进进!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舍生忘死的顽强意志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图7)

刘勇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舍生忘死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顽强意志,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历史担当。

伟大民族培育伟大精神

伟大精神滋养伟大民族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能挺过来、走过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舍生忘死精神,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历来坚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历来秉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政治抱负,历来崇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品质,历来具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报国情怀等,都是舍生忘死精神的生动写照。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进行可歌可泣的抗争。中华儿女手挽着手、肩并着肩,英勇奋斗,血战到底,打败了一切穷凶极恶的敌人,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

正是有了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面前,没有完不成的任务,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正是靠着向死而生的伟大精神,形成了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伟大气概,激励我们在新的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

伟大时代必有伟大精神

伟大精神引领伟大时代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在时代发展中挺立潮头。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

据统计,54万名湖北省和武汉市医务人员冲锋在前,4万多名军地医务人员第一时间驰援湖北省和武汉市,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在全国65万个城乡社区日夜值守,180万名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真诚奉献、不辞辛劳,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这种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处处激荡舍己报国的情怀,时时显现甘于奉献的品格,给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生死救援情景感天动地!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

面对疫情,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用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壮举,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书写下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正是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个人冷暖、集体荣辱、国家安危融为一体,绘就了气吞山河的伟大画卷,引领我们创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辉煌。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

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得到了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成为领导中国人民赓续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坚力量。中国人民在书写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创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培育出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深层基础。

回顾党的历史,正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立的一系列伟大精神,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小岗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共同构成战胜一切困难险阻、成功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宝贵精神财富。正是因为有中国人民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拥护和支持,中华民族才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才能成功战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机、应变局,经受了这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全球大疫情,要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激发中国人民顽强的生命力、深厚的凝聚力、坚韧的忍耐力、巨大的创造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作者为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基地研究员、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尊重科学的实践品格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图8)

孙兰英

疫情既是对我国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每一个人科学认知和科学精神的一次大考。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斗争中,我们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科学防治、精准施策,让科学精神之光照亮抗疫之路,为战疫情、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发动机。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人类生活与科学知识结下了不解之缘,人类在创造无数个科学理论成果的同时也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践履着一种精神——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在科学实践的过程中被抽象出来并反过来指导科学探究与人生选择的一种价值取向和理性态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求真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动力,协作是科学精神的基础。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的本质和灵魂,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化人对自然的认识,提振人的精神,塑造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境界。

中华民族历来主张“不语怪力乱神”、崇尚实干、除旧布新、和衷共济的精神义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崇尚科学、尊重规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这是推动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重要原因。

科学是人类战胜疫情的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疾病做斗争的历史。14世纪暴发于欧洲的黑死病在造成几千万人死亡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16、17世纪的欧洲流感和伦敦大瘟疫,推动了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国人民面对历史上各类自然灾害,认真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大无畏的精神气概,做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中国神话传说中就有燧人取火、大禹治水、神农用药的故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成功消灭血吸虫病、积极抗击非典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是在同大灾大疫、内忧外患的顽强斗争中繁衍生息、成长壮大的,尊重科学和社会发展规律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有力保障。

尊重科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践品格。

求真务实表明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则意味着解放思想,两者共同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构成了我们党思想路线和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指出,我们不但要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还需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要求全党“实事求是,不尚空谈”。邓小平倡导创新实干,他说:“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兼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犹如一条红线贯穿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并接续为优良的精神传统一以贯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敢于冲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创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在这一精神的导引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改革创新,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前程。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引领下,我国形成了解放思想、求真务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特别强调要用科学思想方法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他多次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让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充分释放,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竞相涌现。

坚持实事求是,方法在于不断解放思想,务实求真求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倡扬科学精神,坚持科学防控,成为抗疫斗争的鲜明特点。将摸清疫情情况、探索病毒源头、分析病毒结构齐头并进,疫情救治、科学防控、药品和疫苗研制同步进行,综合多学科力量争分夺秒开展科技攻关。中西医治疗方案相结合,“三药三方”优势互补,对不同临床分型,实施不同救治方式。同时,生理治疗与心理疏导同步,有序开展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我们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各方面全过程。”无论是抢建方舱医院,多条技术路线研发疫苗,还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或者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

全国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下,相信科学、依靠科学、运用科学蔚然成风;科学防护、科学救治、众志成城,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才能取得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作者为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命运与共的道义担当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图9)

王义桅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命运与共是世界大同的基础,这种命运不仅是国家命运、民族命运,还是个人命运。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疫情下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疫情暴发后,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通电话时不断强调,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天安门城楼标语“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体现在中国外交实践。病毒不分国界,只有世界同时消灭之,抗疫才能成功!解放全人类恐惧,才能解放我们的恐惧!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的时代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不安全,中国何以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疫情之下,世界安全,中国才安全;中国安全,世界更安全。

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思维。

美国汉学家安乐哲教授指出,“印欧传统讲服从,讲两个世界,人的世界服从神的世界,是天人为二;中国讲相系不分,讲一个世界,讲天人合一。”与西方哲学观不同,“一多不分观”是表述中国传统生生不息宇宙论的哲学术语,指的是天地万物“一”与“多”的不可分割互相关系——任何所谓单子个体同它所处情势环境的不间断延续性和在这个意义上它的特殊性和它的环境多样性的共生共存自然状态。这是一种关系特殊性与整体性的相融互通,是在人们一般价值、意愿和行为的不恰当性所造成的关系紧张状态之中产生的共享与和谐的自然动态。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人类是命运与共的共同体。各国命运与共,推动人类命运概念的出现,呼唤国际社会向人类社会转变,强调从利益共同体、政治共同体升级到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安全—经济二元的“亚洲悖论”,超越以安全—贸易交易为主轴的美国“辐辏”体系(hub-spoke system),超越互利双赢(win-win),超越集体安全观,追求新型国际关系、新发展观、新治理观。

命运与共的前提是命运自主。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要旨就是,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这点也得到了发达国家的呼应。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北约峰会和G7峰会(七国集团首脑会议的简称)结束后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能够完全依赖别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我在过去几天里体会到了这一点。我们欧洲人必须真正地将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开放合作、守望相助,命运与共、风雨同担,这是人类在历史中淬炼的精神之光。

中国的抗疫斗争,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对于国外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感同身受,主动对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已对150多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中方已经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所有国家开放。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将继续推进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发挥全球抗疫领导作用,同各国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继续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发挥全球抗疫物资最大供应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国精神,鼓舞世界人民;中国经验,为世界提供有益借鉴;中国力量,为世界战疫注入信心。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人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国战区,尤其是武汉、湖北战场,得到了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以血的代价总结提炼出来的,也鼓舞了世界各国抗疫,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歌可泣的现实写照。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攻坚克难中开创新局面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激发强大奋进力量(图10)

王永贵

“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一席话,掷地有声,犹如黄钟大吕,呼唤出埋藏在人们心底的信仰和追求,满载华夏儿女的血脉情怀和中华民族的责任担当。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须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斗志,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从而“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回望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

历史若镜,岁月淘沙。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不是一个诗意朦胧、闲情逸致的浪漫主义神话,没有一点人间疾苦,而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筚路蓝缕中成长,在严峻考验中壮大的历史。为了民族复兴,几代仁人志士魂牵梦萦,亿万人民苦苦追寻,上下求索,历尽艰辛。近代以后,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曾多次被打断,既遭受了西方列强的轮番入侵,也饱尝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种种苦果,既面临西方国家的全面封锁,也经历过“左”倾错误的内乱低潮。“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坚持底线思维是我们党与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懈斗争,进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勤勉奋进,战胜强敌,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风雨挫折,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立足中华民族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

新冠肺炎疫情引发了一场肆虐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对人类生命安全及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面对依然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必须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把形势想得更复杂一点,把挑战看得更严峻一些,着眼于最坏状况,充分估计困难、风险和不确定性,将“守底”和“有为”结合起来,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公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当然,涵养斗争精神,锤炼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经历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毫不动摇和退缩,才能锻造成“烈火真金”。

展望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

时光荏苒,抚今追昔。每一次回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中国速度和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成果,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更能获得砥砺前行的力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防范化解风险必须精准研判、科学预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将伟大的抗疫精神转化为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以攻坚克难的斗争性实现逆势增长的现实性。“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一方面,要根据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变化的形势和本土零星散发病例的风险,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做到科学化、精准化和动态化疫情防控。另一方面,要对世界经济运行的新趋势作出分析和权衡,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作出防范准备,坚持底线思维,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意志,把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磨难中书写不朽,战斗中彰显风流。

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江苏省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迅速行动、紧急动员,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是在支援湖北的各省市队伍中,江苏省派出的队伍人数最多、参战最早、战线最长、时间最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应积极弘扬、自觉践行伟大抗疫精神,一以贯之保持迎难而上的决心和魄力,投身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确保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就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合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篇章的最为具体的行动。

百年跋涉,百年回眸,百年凝思。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登顶前的冲刺最艰辛。“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习近平总书记提醒我们,成绩属于过去,前方并非坦途。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破解这些难题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历史值得总结,现实正在延伸,未来等待开创。“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话语,正引领着中国人民勠力同心,无惧艰险,乘风破浪,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胜利!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