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温暖句子 大明王朝:罗龙文之智不下严世藩,细品该对话,皆让人满头大汗

大明王朝:罗龙文之智不下严世藩,细品该对话,皆让人满头大汗

时间:2024-03-23 00:49:43 温暖句子

前言:做天老廖已为大家解读了财政会议后的一个片段,今日让我们继续来品,不快不归!

嘉靖四十年,财政会议上决定了的国策,在内阁运作下浙江开始积极迎合;江南织造局负责人杨金水在和西域商人痛快谈拢了五十万匹生意后倍感欣慰,可这五十万匹丝绸是需要材料、机器和人工一点点织出的,况且国家的运作不是做生意,是多方总和下的产物,白银是一方面问题,而浙江百姓们的生计又是一方面问题。身兼浙直总督、浙江巡抚的胡宗宪在此时很难做,为能够有足够的织机来产丝、为能够有足够的粮食来安抚改稻田为桑田的百姓们,他执笔写下一封奏疏,命人马不停蹄地递交给京城内阁值房。

大明王朝:罗龙文之智不下严世藩,细品该对话,皆让人满头大汗(图1)

胡宗宪的做法、严党们的反应

奏疏的递交

在原文中,胡宗宪将他的奏疏直接递交到内阁值房中:

“连驿急递,胡宗宪的奏疏七天后就到了京,而且一反规制,没有先送到通政使司,而是直接送到了西苑的内阁值房”

为何要把这条给大家交代清楚?这是因为在当时有一套递交折子的程序,封疆大吏上奏内阁时,首先需经过通政使司,然后再交到内阁,胡宗宪选择忽略这个程序直接送到内阁的做法,实际是为了跳过把持各地奏文的严党中坚力量——通政使罗龙文。在正史上,确实有罗龙文这个人,但其真正身份是严世藩幕僚。

大明王朝:罗龙文之智不下严世藩,细品该对话,皆让人满头大汗(图2)严党中的小阁老和阁老

胡宗宪虽是严阁老提携上去的中流砥柱,但却对这个所谓的小阁老极其不满。自严阁老年迈后,阁老的权力便一直被严世藩把持,其贪腐程度和放肆程度愈来愈烈。罗龙文虽也是严党中人,但胡宗宪明白,如果想要阁老第一时间看到这折子,而且保证不会被严世藩“淹掉”,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递交到内阁,从而保证这封奏疏会让严嵩亲眼看到。

可如果还是被严世藩拦下来了怎么办呢?

关于这点,胡宗宪也想到了,他之所以直接交折子给内阁,本想借内阁之手交给严嵩,因为他明白,凭借着徐阶一贯做法,他不会拆掉奏疏,就算严世藩将该折子拿下,徐阶已经知道了此事,严世藩也便没了“淹掉”此折的办法,只能老老实实利用“胡宗宪给徐阶递折子”一事来中伤胡宗宪。可严世藩不知道的是,胡宗宪可是严嵩最为得意的弟子,二人的默契和信任程度可能比他与世藩的父子之情还要深,故而胡宗宪只要做到此折被严嵩看到就可,并不需担心自己是否会被恩师怀疑。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文中后来,严世藩气哄哄拿着胡宗宪折子去找严嵩,本想借胡宗宪递折子给徐阶为由头打击胡宗宪,却反将胡宗宪的打算水到渠成。

大明王朝:罗龙文之智不下严世藩,细品该对话,皆让人满头大汗(图3)

“直接送内阁徐阶也不敢擅自拆看。胡汝贞这么做只是想摆开你们,直接向我向皇上进谏言罢了。”

既然胡宗宪忠于严党,世藩和罗龙文为何要如此排斥?

这关系到了严党中的派系问题,虽然严党的核心党魁是严嵩,可随着严嵩的年事已高,严党中的诸多投机之人都将橄榄枝抛向严世藩,那时的严党已经不是那个阁老的严党了,而是小阁老的严党。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却还是看不惯小阁老做事,所以尽管严嵩年事已高,他还是初心不改的追随严嵩。也正是此行为让严世藩大为恼火,因胡宗宪身兼浙直总督和浙江巡抚,吸纳他来壮大自己的势力是很有必要的,可胡宗宪的拒不配合让严世藩对其恨之入骨。而按照严世藩的性格,则是不能拉拢便打击,于是才会有如今趁机打击胡宗宪的行为,他一心算着的便是用自己人来取代父亲的老将,以此达到扩大权势的目的。

大明王朝:罗龙文之智不下严世藩,细品该对话,皆让人满头大汗(图4)

严世藩:“什么‘无田则失民,失民则危国’,!冠冕堂皇,危言耸听!”

严世藩:我看是他胡宗宪怕失了自己的前程,想给自己留退路!”

罗龙文的一句话让严嵩不再“淡定”

面对儿子步步紧逼,严嵩还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为胡宗宪开脱,因为在他心里清楚的很,就算儿子有一天背叛自己,胡宗宪也不可能做出捅自己一刀的事情。罗龙文作为父子俩争吵之外的旁观者,只是听着阁老和小阁老的对话,便料定如果一直批判和打击胡宗宪,严阁老是不会松口的,毕竟出于情感来说:胡宗宪现在可是他的得意之徒,而出于权势来说,如今朝堂上下,严党的实际党魁是严世藩,能够效忠严嵩的不多,胡宗宪便是一个,所以他不能做这种自卸臂膀的事情。

大明王朝:罗龙文之智不下严世藩,细品该对话,皆让人满头大汗(图5)

正是出于此点,罗龙文才会在后来一改说辞:

“胡宗宪怎么想的我们不必猜忌他”

“可小阁老说的是理也是势。”

“当初制定此国策就是为了苏解危机”

“去年的亏空,今年的开支也才能对付得过去”

“改桑的田百姓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不然担子下来,吕公公不会担担子,责任全在内阁,全在阁老。”

在听了罗龙文的话后,本来淡定的严嵩此刻变得不淡定了,他不再如之前那般稳重,而是在思索了一会对严世藩和罗龙文吐出了这么一句话:

“这个雷我们不能再顶着!”

之所以严嵩会一改常态,那是因为罗龙文的说辞发生了改变,他不再和严世藩一样猛揪着胡宗宪给徐阶递折子的事不放,而是从此次改稻为桑国策的制定、该国策是为了给国家补空、以及最后的责任出发,迫使让严嵩认识到了此次事情的严重性。严嵩虽很信任胡宗宪,但这封折子中所反映的问题都是事实,而该国策一日不实施,国家财政的空缺就一日补不上,而且此办法还是严嵩自己提出的,要是一直僵持到明年财政会议上,不要说裕王他们倒自己,他自己就先倒下了。故而该奏折不能一压了事,为了将严党们的责任降到最小,只能将该奏疏递上去,让嘉靖做出指示,从而进一步降低和卸下严党压力。

大明王朝:罗龙文之智不下严世藩,细品该对话,皆让人满头大汗(图6)

其实就老廖看来,罗龙文夹在严世藩和严嵩之间可谓是难受之极,毕竟他既要顾及严嵩的感受,又不能让严世藩对自己产生厌烦,所以他在最初和严世藩一起来严嵩面前时,先是附和着小阁老,可在看到严嵩的态度后,便避轻就重的点出了此刻他们因该信件所面临的问题。

一来,调解了严世藩和严嵩的僵持和尴尬,起到了缓和二人关系的作用。

二来,罗龙文借此机会提出了自己对当下时政利害的分析,让严嵩明白胡宗宪的此次来信,其作用非同小可。

三来,结合以上两点,既能够让严世藩感受到罗龙文在给自己打圆场,也能让严嵩认识到罗龙文是为自己考虑的,在调和关系、突出自己上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故而他能在“两严”中游刃有余的做事,还被阁老和小阁老都称为是严党的第一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