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温暖句子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

时间:2023-10-22 01:00:40 温暖句子

来源:【赤峰日报-塞外赤峰】

提笔写记者节稿子时,我竟然一时语塞。作为一名记者,一个对传播爱和温暖、赞美正能量信手拈来的职业,到了讲述自己本职故事的时候,却感到十分的羞怯与犹豫。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1)

我该如何谈论记者这个职业?

要谈辛苦吗?早出晚归是常态,跋山涉水也是寻常;365天全年无休,高居微信运动步数第一名;你见过凌晨四点钟的赤峰吗?我们,屡见不鲜。疫情期间,我的同事们坚守岗位昼夜不休,在办公室连吃了20天的泡面就为了保证新闻的实时发送,更有同事冒着危险深入疫情前线,近距离记录了赤峰人为了抗疫胜利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要谈困难吗?采访前期沟通协调的费力劳心,面对采访对象不配合的焦急无助,反复改稿的崩溃心态,文案创作的绞尽脑汁。何况在媒体深度融合的当下,从纸媒走到数字媒体,新闻生产正向着多元化方向探索,身份要转变,技能需提升,我们应该如何自处?

我们与社会中的每一个普通人一样,都有着各自的不容易和压力,因为热爱我们选择了这种职业,选择了这种职业,也就选择了这种生活。但是不同的是,记者这个职业带来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一直是我们的工作宗旨。每一个重大时刻,我们都在现场;每一个精彩瞬间,我们都在记录;每一个发展变化,我们都在推动;每一个事实真相,我们都在追求。我们倾听心声,让更多的平凡人被看见。我们用一行行文字,一组组镜头,记录人间万象,传递社会声音。

在这个“流量”风起云涌的时代,在许多同行把受众称为“用户”时,我们依旧愿意称之为“读者”,用最真挚的情感沟通,与这个蓬勃激荡的时代共情。

茫茫深夜,会有人在路过报社时,拍下大楼一抹灯光的照片私信过来说:“小编,你们是不是又在加班?”那时候,才知道有人在关注着我们;当事件发生时,后台接连不断收到对最新情况的询问,那时候,才知道有人在等着我们;当因为我们的帮助解决了问题,收到从千里之外寄来的锦旗,那时候,才知道有人在信赖着我们。所有工作的价值正是来自于读者的赞许和认可。

很多时候不得不承认,我们不可能满足所有公众的需要。有失望,有批评,但为了对得起背后的期待,一声叹息后,是鼓足的勇气和加倍的努力。时间不会辜负有心人,我们也一定能让新闻更好地抵达远方。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正在采访的回程。车窗外夕阳的余光照在本子上,手与笔在光影中窸窸窣窣地划过。我相信,我的同事与同行们也在千千万万如此相像的场景中度过,每一个铅字的落下,都是一颗滚烫的心。

“永远在路上”的论调多少有点老生常谈,但也的确是每一个新闻人最真实的写照。曾任《东方时空》制片人的陈虻说过,不要因为走的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

心怀梦想,就永远年轻;

不忘初心,就永远热泪盈眶;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

记者节快乐

致敬新闻人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2)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3)

赤峰日报记者骑自行车下乡采访。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4)

1991年3月,自治区学雷锋报告团到赤峰,记者到宾馆采访了报告文学“她的中国心”的主人公——乌云。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5)

《赤峰日报》首次进行大型系列报道采访活动——西拉沐沦千里行。首批参加采访活动的记者们在西拉沐沦河源头留影。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6)

下矿井实地采访。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7)

采访照片。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8)

记者在地头采访。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9)

赤峰日报大型系列报道《赤峰边界万里行》拉开帷幕。在翁旗大兴乡西拉沐伦河老哈河交汇处,大兴乡党委书记在万里行条幅上签字。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10)

记者在乌兰布统乡采访。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11)

记者在克旗浑善达克沙地帮牧民推车。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12)

松山区夏家店乡,记者在采访果农。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13)

记者入户采访。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14)

记者采访本土网络红人。

整理好行装,我们继续赶路(图15)

赤峰两会上,记者在现场采访政协委员。

本文来自【赤峰日报-塞外赤峰】,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