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爱情语句 书法文化导师语录

书法文化导师语录

时间:2024-03-31 02:13:44 爱情语句

书法文化导师语录

书法文化导师语录(图1)

1:文化----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辞海)

2: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3: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德国艺术史学家 格罗塞((艺术的起源)))

4:书法文化---与书法有关的一切学向;

5: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化中求统一;方圆结合,各有侧重,圆笔称筋,方笔称骨;欹正相生,向背分明,擒纵自如,疏密参差,开合有度。作书最忌位置均等,布若算子。

6:书法要素:结体,笔法,墨法,章法是要命之法;

7:两极化训练:轻重,强弱,快慢,大小,黑白,浓淡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是书法创作的抒情性,是突破性;

8:书法的能力:(1)造型能力:笔性:结体;(2)观察能力:准,细,深,宽(3)鉴赏能力:没有书法的高品位观察鉴赏力就不会有书法艺术的高品位;(4)融会能力:在学习实践中历经生活的历练,眼界的开阔,逐渐是自己融会贯通;(5)想象能力(6)创造能力:

能力:是具有综合性,深刻性,创造性,长远性。

9:书法没有力就没有灵魂;力:刚劲力,遒劲力;

10:转换提按,入纸出纸研究一下笔尖和笔腹的状态,不同的用笔方向便会产生不同的书写效果.

11:从作品的临摹就要注意作品的章法,要从临摹中走创作过度;

12:功力到一定程度时要提笔的速度,才能生神;

13:“取法乎当”是指:凡和我脾胃者临之久,取之多;不和者品其味,辨其理。“取法乎用”是指:凡合我审美表现力者直取速获,果断纳入笔下,并在实践中反复尝试,使之和谐、合法、合理,并将其强化为自己个性化的技巧语言,以期个性风格的逐渐确立与不断丰富和完善。

14:在书法方法技巧中,笔法是占第一位的,没有笔法,就无从谈字法、章法、墨法。写字时笔毫始终是处在变化状态的,这就要求书者在书写中发力控锋、调锋,在控锋、调锋中书写。这种书写过程中的锋毫之变,我们称之为“锋变”。

15:学习楷书其要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笔法;二是结字。在书写中增加了用笔的速度,表现字的洒脱,增加了墨色层次和虚实的变化,表现作品的节奏,更加强调书写的意味。以求黑底白字的,毫无生气的,刻板无韵的碑刻之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16:集字式创作的方法有很具体和直观参照,与原帖比较接近,所以,集字式创作,一方面可以给创作提供方便,同时还可以使自己对原帖做进一步的理解消化。这样的创作,可以检验我们的临习环节,是否真正的获法,以及获法的质量与获法的深度。如果我们对魏楷再有深入的学习功夫,获得的技巧与方法比较多样的话,那么,就可以充分地运用所掌握的技巧进行自由的创作。在创作中,其中重要的是,要用法得当,用法合理,使作品整体统一而和谐,并具有一定的格调和表现力。

17:直取必死!”“想跟我学吗?千万别学我!”;

18:最短的路线,爬最高的山峰,寻找到自己最需要补的东西;

19:“取法乎上”有个具体的引申,就是“取法乎当”、“ 取法乎用”。这是针对具体的书法研习实践而说的。取什么法?如何取法?取法怎么化用?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方法论,从而得以迅速精进。

20:关于审美,关于书法艺术,也许我永远也到达不了自己心中的目标,“仰之弥高,望之弥远”,但我绝不会停下脚步。

21:我沉潜于魏碑楷书已经二十余载,其中的甘苦自知。尤其是对魏楷笔法的猜解曾经困扰了多年,也曾经是“以唐法解碑法”,结果是困入泥潭。“切翻之法”是我钻研魏楷所得到的独家方法和手段,在社会上所出售的教科书里是没有的。自从找到这样的方法后,感觉才入了魏楷之门。我的理念是:最简单、最轻松的用笔动作写出最准确笔画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22:从字体的角度看,甲骨、金文、汉隶是不朽的传统,是绝佳的经典,是我们赖以取法的重要的法源。在这些经典的法源中,从形而下的角度看,贮存着我们必须要掘取的技巧元素;从形而上的角度看,也辉映着必须要捕获的审美风格。这一点不会有歧义。问题是,在这一领域中,我们发现篆隶(包括楷书)虽然有它们各自的技巧特征与表现手段,但是,它们的局限也非常明显。相比之下,其技巧含量远远与行草书不能相比。我们从书法训练的角度看,从笔法、墨法、章法三点上分析,篆隶楷有许多技巧的空白区。如非常关键的技巧方面有:

(1)没有连绵搅转的笔法,没有连续书写的笔致,没有高速的运笔。(2)墨的层次相对单一。(3)章法构成基本是『等距式章法』,难以多样性。(行草的章法样式多样,典型的有:等距式章法、链珠式章,散点式章法、连绵式章法、乱石铺街式章法。)由这三方面技巧的局限,形成总体表现的局限就凸现出来了。从节奏韵律上分析,比较难以表现大小、轻重、长短、快慢、燥润等等。所有这些缺陷恰恰正是书法艺术绝对不能缺少的东西,绝对不能表现不出来的东西。

23: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凡是专攻楷隶或篆另外,在实践中我们经常看到,凡是专攻楷隶或篆,而不旁涉行草者,字必僵化呆板,了无生气,或堕入书奴。究其原因,是技巧训练存在许多盲区造成的。我们悉心考察一下古代有成就的专攻篆隶楷的书家,他们对行草书,对『二王』书法都下过实实在在的功夫,正是由于在我们也注意到,当代专攻篆隶楷者,大胆将行草的法意,将『二王』的法意,融会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使篆隶楷的艺术表现力大大增强。不唯独行草书有抒情性、表意性,高古的篆书,朴茂的隶书,整饬的楷书,也能具有非常明显的抒情达意的功能,具有萧散烂漫的艺术表现力。大大拓展了篆隶楷这类静态字体的创作领域和创作空间。

毛笔能力强)的人,不在意毛笔的好坏。不论是什么种类的毛笔,在善书者手里都能很好地控制,写出符合法度而且精美的点画。不同的字体(字体指篆、隶、楷、行、草等比较概括的字体样式)与书体(书体指具有风格特征的具体的书写样式,如颜体、欧体等)在笔法的法度上有不同的方法法则,主要体现在点画的造型上。其笔法技巧的关键所在,就是运用笔毫和调领笔锋将点画的造型 24:以碑解碑会陷入僵、板、黑、滞、呆的泥沼,会溺于描摹的困境,大大减低书写的意味。还有,笔者的主法源在墓志一系。墓志之字,必存阴气,也有暮气。如果我们只是把拓片上那种黑底翻白,白字翻黑,无疑残存阴暮之气。化腐朽于神奇,关键就需引用行草技巧。首先,强化笔画与笔画之间书写上的『意』的联络;其次,提高书写的速度;第三,突出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对比、节奏关系;第四,将墨的层次、韵味和虚实、燥润化入其间。阴气消解,暮气不存。

书法文化导师语录(图2)

25:有所侧重。篆、隶、楷属静态字体,在笔法与结字的功力上要求比较严格,更讲究笔法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对行气、章法和墨法的要求次之。行、草则讲求笔法字形的变异性和灵活性,讲求行气、章法的节奏性、通畅性和和谐性,讲求墨色的层次韵律。同时,不同的字体、书体与不同的风格、流派,对基本功的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写北碑一系,要求对方笔的刻画能力要强;写篆要求对圆笔弧线的把握能力要强;写怀素、王铎要求对连续而快速的驭笔能力要强;写二王要求对行气韵律的控制能力要强;写郑板桥要求对穿插争让的调度能力要强,等等。

26:我们认为书法的基本功,应该是书家各种技巧能力的综合能力。既驾驭毛笔的能力、驾驭字形的能力、驾驭墨法的能力、驾驭行气、章法的能力。简而言之,书法的基本功是:“书法家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巧水准的综合的能力”。

27:我们可以以体育运动相类比,其基本功应是一个人的:耐力能力、爆发能力、弹跳能力、柔韧能力、平衡能力、反应能力等等。这些体能的总合才是运动员的基本功。其综合指数越高,基本功就越好,同时,他可从事的体育项目就越广出成绩的可能性就越大。驾驭笔法、墨法、章法能力越强的人,其水准越高的人,基本功就越厚。他可以能写好任何字体与书体,同时,在艺术的层面上,出成果的可能性也就越高。“技”与“艺”属两个不同的层面,基本功是属“技”的范畴。技法与技巧全面的学习和训练过程,就是基本功的积累过程。这种技法、技巧的学习与训练,最主要的是通过不断地和大量地临帖来完成的。鉴此,审视一个人基本功的好坏,从其临习碑帖中便可以得到检验。(检验的标准应该是:1、所临作品必须在笔、墨、章三法上要守原帖,不能似是而非,只临其大概。2、选帖要多角度、多风格,不能只限一种字体,一种风格。)如果一个人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的话,那么,不管临什么碑什么帖,都不会有障碍,都可以做到形神兼备。

书法文化导师语录(图3)

28:具体说来,书法的基本功包括:

(1)驾驭毛笔的能力。驾驭毛笔的能力就是控制锋毫的能力。古人云:“善书者不择笔。”其要义是说,书写能力强(控制准确地刻画出来,并且,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美的效果。笔法的技巧实际上就是控制锋毫的技巧。“唯笔软而奇怪生焉”,要能够和善于充分利用笔毫的这种多变的性能特点,去刻画高质量的、优美的、丰富多变的点画造型。这是书法基本功中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

(2)驾驭墨法的能力。书法的创作是靠墨的具体体现来展示点画的造型的,进而展示字形和行气、章法的。因此,控墨的问题是基本功技巧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墨是写在宣纸上的,这里就有一个墨与纸的关系问题。孙过庭《书谱》所说的“五乖五合”中就提到了这个问题,既“纸墨相发”。“纸墨相发”就是墨法技巧的关键。所谓“纸墨相发”是指墨的浓谈度要与纸的渗化度相和相调。纸质的不同发墨的程度不同,有吸水性大小和厚薄的差异。纸的吸水性越强,发墨的幅度就越强越快,吸水性弱,发墨的幅度就小而慢。厚纸发墨慢,薄纸发墨快。墨的水分越大发墨越快,水分越小发墨就越慢。对纸墨的性能要必须有所了解。

墨法技巧中最关键的环节是施墨。书法作品墨色的层次变化完全是靠控制来完成的。它需要书者要有很强的控制笔速的能力和控制笔中含墨量的能力。饱笔当快,渴笔当慢。

(3)驾驭章法的能力。驾驭作品章法的技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驾驭字形的能力。字可工整,可欹变,可重大,可瘦小。工整而不死板,欹变而不失形,重大不肥钝,瘦小不饥伧。二是驾驭行气的能力。篆、隶、楷书的行气须匀和与整饬,强调和谐、统一;行、草书的书行气须通贯与流畅,并强调节奏、韵律。这是行气中必须要把握好和表现充分的技巧。三是驾驭整篇作品构成的能力,或者说是驾驭行与行之间的构成能力,也就是驾驭大章法的能力。篆、隶、楷须整体和谐统一,首尾一致。行、草书须行与行之间的对比、争让、应承、穿插等技巧要有淋漓尽致的展示。

综上所述,凡是书法所含的各种各样的技巧,都应当纳入基本功的范畴。基本功的训练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

29:采取“一舵默航”的态度,苦心孤诣而独行的自信。朝自己的梦中的意境跬跬以进,不管时下的东西南北风之风变。

30:站在张飞的立场嘲许仙,站在贾宝玉的角度讥鲁智深的评价与批评是浅薄的,或者,用单一、单纯的审美标尺来衡量所有的对象也是不科学的。

31:从审美系统的角度看,各种各样的审美意识是没有高下优劣之分的,他们只有品格之差,类别之异。

32:我会坚决地走体系化的道路的。我认为,所谓的“体系”是指整个魏碑楷书的全息的领域。它不只是包括古代的经典,同时包括非经典的部分。经典是人为的,是大家都认可的部分。一些非经典的东西,只是没有被人为,没有被广知而已,其实,在非经典的部分中,有的比经典还要经典。这还需要被广程,一旦广知,它就是新的经典。尊重景点但不迷信经典.

33:不绝对地迷信“取法乎上”,而是站在自我的立场,“合我者,取之,用之;不合我者,观之,赏之”。以“取法乎当”为旨;以“取法乎用”为归。“当”,适我者也;“用”为我者也。

34:碑帖结合要恰当联姻才是话题:我们在探讨碑与帖的融合时,首先要对碑和帖的概念作一个介定。

碑是指魏碑,属于楷书体系。它是狭义的概念,也就是不包括汉碑和刻在石碑上的其它的字体。广义的碑,是泛指所有的碑刻,也就是不管是什么字体,只要是刻于碑石之上,就属于碑。

贴是指墨迹(包括刻帖),属行草体系。它的狭义概念主要指的是二王体系。广义的概念则指,凡属行书都属帖的范畴。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清晰的判断:所谓的碑专指魏楷,所谓的帖单指行草书。碑与帖的融合是专指魏碑与行草的融合。我们认为,经过这样的介定,也就找到了碑与帖相融合的两个范畴。当然,也就不难把两个方面各自的特点梳理清晰了。从本体的角度看,魏碑的主要特征是,点画形态以方笔为主,笔笔独立,字形大小相对统一,字字独立。行草的主要特征是,点画形态以圆笔为主,笔画连绵映带,字形大小多变,字与字可以连互。我们不难发现,它们各自的特点恰恰正是它们的最大差异。那么,这种差异,也正是碑帖融合的难点所在,正是碑帖融合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35:我的困惑之所从宏观的角度看,魏碑总体的特征是尚朴、劲、拙,表现往往是质感的东西,就是所谓的金石之气。帖是尚韵、意、态,非常强调表现节奏与韵律的东西,就是所谓的神采。

我们发现,在帖里,它不仅有自己的韵、意、态,还可以包含着碑的“朴、劲、拙”。从前人的许多法帖里,我们不难找到佐证。在碑里,它也可以包含着“意与态”,也有不少的字例可证。但是,惟独难以找到“韵”的基因。也就是说碑的本身与生俱来就没有“韵”的基因。于是,它最缺少的就是节奏、韵律,与神采。书法最具有表现力东西,恰恰就是丰富的节奏与韵律和可以使人产生审美联想的意境与神采。

在书法的实践中,最能表现节奏、韵律,与神采的技巧有几个方面:一是大小,二是长短,三是重轻,四是浓淡,五是燥润,是不同方面的对比与反差,以强化节奏和韵律从而表现意境与神采。从这五个方面来看,其中主要的成分则是“墨”。墨出节奏、墨出韵律、墨出神采。经过这样的分析,魏碑之所以没有行草那样的节奏、韵律,与神采,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墨法技巧的含量。我们写魏碑往往是陷入呆板和僵死的困境,主要是对墨法的运用不够充分。写碑要表现节奏、韵律,与神采,墨法技巧应该是主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书法文化导师语录(图4)

36:综观古代与当代的书家,可分为四种类型:一种是,从哪来的清晰,往哪去也清晰。一种是,从哪来的清晰,往哪去不清晰。一种是,从哪来的不清晰,往哪去也不清晰。一种是,从哪来的不清晰,往哪去则清晰。我们发现,历代的大家大体属于最后一种。有如“蜂之采花”,有如“鸡之跖食”。所采之花纷杂,所跖之食纷杂,蜂之成果是蜜,鸡之成果是蛋,其结果是纯一的。他可以让人非常简单明了地辨别识别结果,不太明了地辨别识别其法源。

37:基本功的话题是一直有争论的话题.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果,把楷书当基本功的提法是非常误人的.其始作俑者不知是何人.我一直就没有发现在古代的书论中有"楷书是基本功"的记载和提法.楷书写好的人,专注于楷书的人,往往走的是僵化的道路,书奴的道路.这样的例子可以不胜枚举.我提这样的话题,就是对"楷书是基本功"提法的一种挑战,否定.也曾遭到一些人的批评.但我从自己三十几年的学书经验中,觉得楷书练好了,根本就解决不了基本功的问题.所以,我在疾呼:"千万别把楷书当学习基本功的主要法门,唯一法门"!因为,楷书解决不了整个基本功的课题.应是书学多元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