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爱情语句 国学课堂丨《学记》最经典的13句话,道尽教育的实质

国学课堂丨《学记》最经典的13句话,道尽教育的实质

时间:2023-09-07 12:25:21 爱情语句
卷珠帘 轻音乐.mp32:49来自共享书言

《学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论述相当丰富、精辟、深刻。《学记》首次从理论上对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认为是中国和世界的第一部教育专著。

国学课堂丨《学记》最经典的13句话,道尽教育的实质(图1)

一、原文选读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大意】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成为完美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2.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大意】虽然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经过品尝就领会不到它的美味;虽然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经过学习钻研就领会不到它的奥妙。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水平的不足,通过教学实践,才会感到疑难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便能督促自己努力学习;感到疑难困惑,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3.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大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什么,以便让他们独立思考;年纪小的学生只许旁听,却不许发问,为的是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以求循序渐进。

4.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大意】所以凡是善于学习的人,务使做到:在掌握了已学的东西以后,进而预习未学的东西;在完成了一个单元的学习以后,进而把学习内容融会贯通。这样才能巩固学习,亲近教师,交好朋友,恪守信念,将来即使离开了师友,学业和政治上也不会发生倒退。

5.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豫:预防。 时:及时。 孙:循序。 摩:观摩。

【大意】大学教育的方法是:在学生不良行为发生前就注意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顺序;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因素。

6.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大意】如果到了不良行为发生了才去制止,就不容易矫正过来;如果错过了求学时机,学习就不容易取得成就;如果教材杂乱无章,不注意循序渐进,教学就不容易收到效果;如果独自学习,没有朋友,就会见解狭隘,学识偏浅,见闻不广;如果不交益友,就会违反师长的教导;如果朋友相聚不谈正经的事,就会荒废学业。

7.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大意】教师既要知道教育成功的原因,又要知道教育失败的原因,这样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所以,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用诱导的方法,那就是: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他们走;勉励他们,但不施加压力;开个端倪,但不把道理和盘托出。引导而不牵着走,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勉励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视学习为畏途;开个端倪而不合盘托出,就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学生不视学习为畏途,又能进行独立思考,这样才算是善于诱导。

8.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大意】学生在学习方面,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当教师的必须了解,做到因势利导。他们在学习当中有些人的缺点是贪多务得,不求甚解;有些人的缺点是知识面窄,孤陋寡闻;有些人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过于容易,而浅尝辄止,不肯刻苦钻研;有些人的缺点是把学习看得过于困难,而畏难不前。这四个方面的缺点反映了学生对待学习的不同心理状态。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矫正学生的缺点。良好的教学方法就在于:它既善于发扬学生的优点,又善于克服学生的缺点。

9.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大意】优秀的教师,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学习。优秀教师的讲述,语言简练而透彻,说理微妙而精善,举例不多却能说明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跟着他指引的路子去努力学习,坚定志趣,收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10.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注释】博喻:多方诱导。

【大意】教师懂得了入道有难易,学生的资质有美恶,就能多方面诱导学生;只有善于多方诱导学生的人,才能当教师。

11.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大意】善于发问的教师,就如同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先砍那容易砍的部分,后砍那关节的部分,经过相当时间,关节自会迎刃而解。不善于发问的恰恰相反。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教师,如同撞钟一样,敲得轻些音响就小,敲得重些音响就大,利用其悠扬不绝的声波,反复吟味以尽其绪。不善于对待学生发问的恰恰相反。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良好方法。

12.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大意】单凭记诵书本知识得来的一点学问,是不能当好教师的,必须善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才行。当学生自己不能解决提出的问题时,才讲给他听。如果讲了还不懂,就暂时不讲也是可以的。

13.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大意】有经验的冶铁工人给儿子传授冶铁手艺,总是先教他学会用皮革制成皮衣;有经验的造弓工人给儿子传授造弓手艺,总是先教他学会用柳条编成箭袋子;训练小马驾车,总是先用大马来带,小马跟着车的后头跑。教师搞清楚了这三条道理也就懂得了教育人的途径了。

国学课堂丨《学记》最经典的13句话,道尽教育的实质(图2)

一、《学记》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学记》总结了先秦以来教育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指出当时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这段话,很生动地指出了当时教学的五大弊端及其不良后果。一曰“呻其占毕”。教师只顾朗读课文,不求学生理解其意义。二曰“多其讯言”。教师一味注入灌输,不考虑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曰“及其数进而不顾其安”。就是教学只顾赶进度,不管学生能不能接受和消化理解。四曰“使人不由其诚”。教学不从学生的志趣出发,没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五曰“教人不尽其材”。教师没有因材施教,就不能发展学生各人的才能,埋没人才。由于这五大弊端,所以教学的效果与人的愿望相反,造成了不良的后果。使学生厌恶学习;怨恨教师;苦于学习的困难,“苦其难”;不了解学习的目的和作用,“不知其益”。这样学生即使毕了业,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学了等于没有学,“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为了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记》论述了教之所由兴和教之所由废的道理,提出了几条重要的教育思想:

1、豫时孙摩原则: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禁于未发之谓豫”,要在不良倾向尚未发作时就采取预防措施;否则,待到不良行为发生后再去纠正,则“扦格而不胜”,即遭遇抵触而难有成效。“时”是及时,“当其可之谓时”,要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进行;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孙”是指循序,“不凌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否则,“杂施而不孙”,学生将苦不堪言。“摩”指观摩,“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但观摩一定要是正面示范,否则效果恰得其反。《学记》从正反两方面对照分析了豫时孙摩的含义,大大加强了论证的力度。

2、长善救失原则:《学记》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这四个方面的缺点或失误,或贪多嚼不烂;或知识面太窄,片面专精;或避重就轻;或浅尝辄止,畏难而退。该原则的可贵之处不只是在于概括地指出了学生学习上普遍存在的这四种缺点,更主要的是它进一步揭示了产生四种缺点的原因,提出了积极的辩证的教学方法。《学记》说:“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一方面,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学习的情况也不相同。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知其心”,“尽其材”,然后才能“救其失”。另一面,对学生的缺点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坏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3、藏息相辅原则:《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课外练习是正课学习的继续和补充,可以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又可使学习有张有弛,让学生既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又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可亲可爱,最后达到虽离开师友而信仰不移的目的。这一经验也是很可贵的。

国学课堂丨《学记》最经典的13句话,道尽教育的实质(图3)

二、《学记》中闪烁着教学艺术的光辉

1、启发诱导(善喻的艺术):《学记》继承孔子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如何启发诱导?《学记》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生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这三条就是对启发诱导原则的具体要求。就是说,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明了。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要督促勉励,又不强制压抑;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这些要求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去走,不应拖着学生,压抑学生,更不要代替学生走路。这就是“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学记》还论述了贯彻这个原则的好处:“道而弗牵则和,”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强而弗抑则易,”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生就有勇气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顺利地进行教学。“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力。总之,只有做了“道”、“强”、“开”的工作,才能达到“和”、“易”、“思”的要求。《学记》在启发教学上不仅发挥了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而且还提出,不是等待而是要促进学生思考的主张。这些宝贵的见解,很有现实意义。

2、问答的艺术。首先,如何提问。《学记》认为提问应由易到难,从容易的问题入手,易的决解了,难的也就容易解决。它认为一个善问的人应当像匠人攻伐坚木那样,“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当然,也不排斥在某种情况下,有时是需要单刀直入,提问难点的。但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为宜。其次,如何回答问题。《学记》指出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回答学生提的问题,要大小得当。如果学生问的问题小而浅,教师就不要小题大作,旁征博引。如果学生提的问题大而深,教师就要深入地进行分析,作出正确的回答。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也是一样,大小适宜。做到“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二是要求从容问答。提问题要从容,回答问题也要从容,这样才能把道理说透。好象撞钟一样,只有从容地撞,才能“尽其声”。“待儿从容,然后尽其声”。这个生动形象而贴切的例子,对教学工作有深刻的意义。

国学课堂丨《学记》最经典的13句话,道尽教育的实质(图4)

三、《学记》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及教师素质的提升

《学记》继承了先秦儒家,尤其是孔子和荀子重视教师问题的光荣传统,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有了好的教师,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得到斧正,不科学的内容体系可以获得调整,不明确的教育目标可以被明确,被突出出来。所以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于教师的作用。《学记》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来形象地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由于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社会的进步亦离不开教师,所以《学记》提出了尊师的主张。

关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一是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觉悟,因为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二是要有广博的知识。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只靠事先备好的课,然后照本宣科,背诵现成的答案,是当不好老师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且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做到博大精深,能够随时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是要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的道理,然后可以为人师 也;要灵活地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博喻,即善于启发教学。四是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意思是说,教师在讲解问题的时候,应该做到语言简明而透彻、精微而稳妥,举例不多但却具有典型性,能够充分地说明问题。

关于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高的问题,《学记》在世界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学相长的命题。《学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他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 。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教师一方面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即知困,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教学相长 本意是指教师自身要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和向教育实践学习,但后来也将其引申为师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彼此激励的辩证统一关系。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提出教学相长 的光辉命题都是《学记》对世界教育史的重大贡献。

《学记》是教育科学宝库中的一件珍品,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应该珍视这份教育遗产,认真研究,汲取其精华,用以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从而构建我们民族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