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哲理语句 哪种动物的嘴巴最有弹性?

哪种动物的嘴巴最有弹性?

时间:2024-03-29 19:56:31 哲理语句

一只嘴里含着六个网球的狗只是一个开始。

哪种动物的嘴巴最有弹性?(图1)

一张名叫芬利·莫洛伊的金毛寻回犬的照片,嘴里叼着五个可见的网球

芬利·莫洛伊保持着被狗叼进嘴里最多网球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图片来源:吉尼斯世界纪录)

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只名叫芬利·莫洛伊的金毛寻回犬非常喜欢捡网球,它可以一次把下巴和脸颊伸到嘴里六个。芬利无疑是一个好孩子,但他的成就与其他富有弹性的动物嘴巴相比如何?

换句话说,哪种动物的嘴巴最有弹性?事实证明,对于这种厚颜无耻的特征,科学界并没有达成共识。然而,当然也有一些杰出的竞争者。

一些动物,包括许多啮齿动物和某些猴子,包括山雀,脸颊上有可膨胀的袋子来储存食物。据《商业内幕》报道,仓鼠的脸颊可能是最好的例子,其小袋可以容纳动物全身重量的20%。

蛇的嘴可以伸得更远,因为它们可以一口咬下一整顿饭。例如,据《生活科学》2018年报道,佛罗里达州的一条非本土缅甸蟒蛇成功地张开了嘴巴,吞下了一只比自己还重的白尾鹿。据《生活科学》此前报道,蛇颚与柔韧的韧带相连,而不是与头骨相连,头骨可以延伸以容纳更大的猎物。这是一个巧妙的技巧,蛇的嘴可能比陆地上的任何其他嘴都更灵活。然而,在水中,东西会变得更有弹性。

一张金黄色仓鼠用栗子填充脸颊的照片

哪种动物的嘴巴最有弹性?(图2)

一只金黄色的仓鼠用栗子填满脸颊。

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也有一些最有弹性的嘴巴。根据密歇根大学动物多样性网络(ADW)的数据,蓝鲸和长须鲸分别是现存最大和第二大动物,属于一个被称为罗夸尔的鲸鱼家族。这些鲸鱼可以张开嘴巴一口吞下含有磷虾或鱼类等整群猎物的水。

弗吉尼亚州汉普登悉尼学院的生物学教授兼鲸鱼研究员Alexander Werth告诉《现场科学》,动物捕捉悬浮在水中的猎物的最简单方法是通过扩大嘴巴内部的空间来吸收水。“鲸鱼这样做的规模非常大。它们吸入大量的水,从一个苗条、光滑的生物变成了一个背部有小尾巴的蝌蚪。”

一张水下照片,照片中一头布赖德鲸在墨西哥巴哈附近以沙丁鱼和鲭鱼为食

哪种动物的嘴巴最有弹性?(图3)

在墨西哥巴哈海岸,一头罗夸尔鲸,在本例中是一头布赖德鲸,正在扩张褶皱以觅食。

根据Werth的说法,Rorquals有可扩展的凹槽,称为喉褶,从下巴一直延伸到肚脐,以帮助它们保持水分。他说,蓝鲸一次可能容纳26000加仑(100000升)以上的水。

Werth说:“如果你能想象一瓶1升(0.2加仑)的水或苏打水,然后想象其中的10万瓶。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这是惊人的水量。”。Werth表示,这些动物所能容纳的水量随着身体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呈立方体,而不是正方形,因此体型较长的鲸鱼比体型较短的鲸鱼能吞噬更多的水。“我想说,蓝鲸和大型长须鲸不仅吞噬了(所有现存动物中)最多的水,而且它们的嘴巴可能最有弹性。”

Werth将rorqual喂食与鹈鹕的育儿袋进行了比较,后者是另一种值得称赞的动物嘴。鹈鹕的喙下有一块有弹性的皮肤,用来从水中捞鱼。根据ADW的说法,褐鹈鹕(Pelecanus occidentalis)的囊中可以容纳多达3加仑(11升)的水。这是鹈鹕胃容量的三倍。

鹈鹕的育儿袋足够灵活,当它伸展时可以覆盖自己的身体。这一段看起来很奇怪,有一个社交媒体迷因声称鹈鹕可以从嘴里取出脊椎来降温。据法新社《事实核查》报道,事实上,它们的脖子只是靠在袋子里松弛的皮肤上。

鹈鹕袋启发了这个谜团中最后一种动物的名字——鹈鹕鳗鱼或咽鳗(Eurypharynx pelecanoides)。鹈鹕鳗鱼几乎可以被视为迄今为止一切事物的结合体,有着蛇形的身体、鲸鱼般的进食技术和几乎可以向各个方向扩张的袋状皮肤。

据澳大利亚博物馆称,鹈鹕鳗鱼生活在海洋深处,据记录,它们位于海面以下9800英尺(3000米)处。近年来,深海研究人员拍摄到了一些真正壮观的视频,视频中鹈鹕鳗鱼的头部膨胀到了正常大小的数倍。

目前还没有官方的估计,但下面的视频似乎显示,在一个例子中,一只鹈鹕鳗鱼把嘴扩大到原来的五倍多。

华盛顿特区史密森尼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兼鳗鱼专家大卫·史密斯告诉《生活科学》:“这很有趣,因为嘴巴和头部非常灵活和充气,有时它们看起来像气球在四处拍打。”。

史密斯说,鹈鹕鳗鱼可能会大口大口地吮吸猎物,但人们对它们的日常生活知之甚少。“我们对这些东西的行为、它们的社交互动、交配行为了解不多,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所以我们在这里有点盲目。”

史密斯补充道,我们对海洋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我们仍然不知道生活在海洋中的所有物种。因此,在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和编目地球上的生命时,把鹈鹕鳗鱼视为最具弹性的动物嘴的占位符。

最初发表在《生活科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