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梦醒
廖梦醒是廖仲恺与何香凝的长女,一生为中国共产党做了许多重要工作。由于精通日、英、法等多种语文,她“既是革命家又是翻译家”,曾作为宋庆龄的秘书,协助其在香港创办保卫中国同盟,并受周恩来指派,负责宋庆龄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络工作。
1904年2月4日,廖梦醒出生在香港第一家产科医院——那打素医院(又名雅丽士医院)。她的父亲廖仲恺早年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是国民党左派领袖。祖父廖竹宾幼时因生活所迫,赴美谋生,历尽千辛万苦,成为当地一名成功的商人。廖家的家风严谨,教育后辈要立志强大祖国,爱国爱家。廖梦醒的母亲是国民党元老何香凝。1841年香港被割让给英国后,何香凝的父亲何炳恒从广东到香港谋生,初为中药店的伙计,后来与香港的许多老家族一样,以积蓄购置地产发家,成为一名富有的地产商和出口商。
廖仲恺去世一周年时,廖梦醒难以抑制心中的悲愤,以汽水解闷。当时汽水价高,一瓶汽水相当于一家普通人家一天的菜金,不想廖梦醒饮完后就发了高烧,胸部出现牡丹似的红斑,中医诊断为斑疹伤寒。何香凝将女儿送到澳门海边疗养,为防政敌对女儿下毒手,即便廖梦醒是在海边散步,何香凝也在屋中默默注视。为了鼓励女儿,她还给女儿讲廖仲恺的革命故事。这段短暂的澳门之行,成为母女俩疗伤舔犊的温馨时光。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宋庆龄不得不停止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的工作,搭乘最后一班飞机飞往重庆。不久,日军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搜捕,八路军办事处派人通知在港的爱国进步人士迅速隐蔽,伺机撤离。1942年2月前后,廖梦醒与丈夫李振准备撤离到澳门。
李振,原名李国俊(1943年改名为李少石),1906年出生在香港西区一户商人家庭。他与廖梦醒在岭南大学读书时是同班、同社、同科、同系。1926年,李振经陈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共同的革命理想让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走到了一起。二人订婚后,廖梦醒以能帮助丈夫和中国共产党为荣。1930年,她与李振在香港结婚,并在香港建立秘密交通站,担负中央苏区和党中央所在地上海之间的联络。1931年,廖梦醒经丈夫和黄龙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在日寇的大肆搜捕下,从香港撤离到澳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42年春节前的一个雨夜,廖梦醒只好先将女儿与婆婆留在香港,自己打扮成乡下人,与丈夫坐渔船经零丁洋偷渡到澳门。李振曾分管过党在澳门的工作,夫妻两人一抵达那里,他就先将廖梦醒安置在旅馆。
廖梦醒日夜盼望的港澳通航终于成真,女儿李湄和婆婆即刻乘坐渡轮抵达澳门。全家好不容易团聚在一起,然而苦难却接踵而至。彼时的澳门,虽然没有被日军占领,但是由于对战争的准备不足,加之粤港两地的难民大都逃难至此,城中粮草不足,出现了大规模的饥荒。整个澳门仅靠一批不久前运抵的干玉米维持生计,甚至有人从大便里淘洗未消化的玉米粒吃。澳门四面环海,有人以打鱼为生,然而吃鱼只是有钱人的享受,穷人只能靠一路乞讨以鱼骨充饥。实在吃不到食物而倒毙在街头的人,不计其数。
李振曾作《香江杂事诗》记录了一家人逃离香港及澳门饥荒的情况:
饿莩如丘战马肥,呼天无术为疗饥。
王孙未学夷齐节,也向西山觅蕨薇。
仓皇挈妇竟扬舲,牵袂啼雏未忍听。
自笑何如文相国,孤舟黑夜渡零丁。
十五年来记苦辛,劫经无量险虞身。
望中数点渔家火,笑语娇妻又是人。
一家人忍饥挨饿,在澳门苦苦支撑。三个月后,周恩来自重庆发来电报,调廖梦醒到重庆工作。廖梦醒并不知道具体安排,但她立即准备出发赴渝。原来,宋庆龄自香港到重庆后,酝酿继续开展保卫中国同盟工作,她首先想到了廖梦醒,中共中央也认为需要一名联络员,以便与宋庆龄传递信息,廖梦醒无疑是最佳人选。李振则须潜伏在香港,从事敌后工作。不能与妻子同行,李振在香港写了一首《寄内》(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时改名为《名门》)赠与妻子,倾诉衷肠:
名门女将自超群,直落人间冠一军。
每到艰难犹苦斗,不辞杵臼见辛勤。
画眉未足酬知己,奋翮无能愧负君。
十四年来三怆别,南中望断暮天云。
在叶挺副官的护送下,廖梦醒与女儿同叶挺的妻女结伴,从澳门出发,经肇庆、柳州、桂林、贵阳前往重庆,历时两个月才抵达。严谨的李振虽因公事多次与重庆南方局办事处通电报,但是他从不提及私事,廖梦醒非常担心丈夫的安危。
1943年初夏,周恩来在返回延安之前询问廖梦醒:“老李近来怎样?”廖梦醒答:“自从澳门别后既无音讯,又无消息。” 周恩来说:“老李这人太古板,其实他经常有报告经电台发来,怎么连几个字的家信都不附来呢?” 不久,组织上就把李振调来重庆办事处,公开身份是《新华日报》编辑,实际上是南方局外事组成员。岂料,李振于1945年10月8日遭特务暗杀,年仅39岁。10月12日,毛泽东亲笔题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
回顾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廖梦醒在澳门逗留的时间仅仅数月,却饱受病痛与苦难折磨。澳门天气潮湿,廖梦醒为此落下终身手疼病,晚年双臂常常疼得不能入睡,须浸泡热水多次方可入眠。然而逆境没有摧折廖梦醒的意志,丈夫去世后,她坚强挺立,默默为党的事业倾尽心力,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朱贤皛,作者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