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伤感句子 寻诗觅迹:龙蟠里

寻诗觅迹:龙蟠里

时间:2023-10-24 11:15:37 伤感句子

龙蟠里,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山公园东南侧,东北起广州路,西南至虎踞路。《金陵野史》中曾称龙蟠里和棉鞋营、胭脂巷为旧时南京的三条“诗巷”。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

从汉中门经虎踞路向北,前行300米左右,由西南侧进入龙蟠里,不远处竖立着一块南京市地名委员会的地名说明牌。

地名说明牌上介绍了龙蟠里的历史,其中写道:龙蟠里,东北起自广州路,西南止于虎踞南路,长500米。相传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出使东吴途经秣陵,曾登石头山(今清凉山),驻马观察地理形势,盛赞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乃帝王之宅也。”巷处山丘蜿蜒之地,是时人们撷诸葛亮佳句命名龙蟠里。路侧密布古迹和遗址,有明汪文毅公祠,清乾隆年间著名散文大家方苞家祠――教忠祠、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陶澍创办的惜阴书院和著名思想家魏源故居――小卷阿、光绪年间两江总督端方筹建的江南图书馆、曾文正公祠等。

在地名说明牌的最下方,有一行特别说明的文字,“本地名经南京市人民政府宁政发(2008)6号文批准,列入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

而经广州路由东北侧进入龙蟠里,“龙蟠里”三个大字即刻映入眼帘,沿街一侧的围墙上,也嵌有关于“龙蟠里”的一段文字说明。内容为: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他在前往东吴首府京口(今镇江)途中,经过秣陵(今南京)时,曾驻马城西,登临石头山(今清凉山),以观形胜,并留下“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的名言。龙蟠里即因“钟山龙蟠”的“龙蟠”二字而得名。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4)寻诗觅迹:龙蟠里(图5)

在其后的“区位示意图”说明中,标记了龙蟠里街道两侧的文化遗迹。自北向南,依次有马公祠、魏源故居(其后有曹雪芹纪念馆、武侯祠、放生庵、颜鲁公祠)、惜阴书院、陶桓公祠、教忠祠、三民中学等。其说明文字的内容为:龙蟠里依山傍水,前(东)有乌龙潭,后(西)枕盋山,南邻明城墙与秦淮河,北接清凉山(石头山)东南麓,距今应不少于1800年。荟集了名人园林、庋藏书楼、馆院祠堂、寺庵庙观等文教遗迹。龙蟠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与棉鞋营、胭脂巷并称为老南京的三条“诗巷”,是极具南京古老风雅文化的一条街巷。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6)寻诗觅迹:龙蟠里(图7)

龙蟠里街道的中段一侧围墙上,赫然写着“诗巷”两个大字。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8)

在1928年的《最新首都城市全图》中,可以看到,以龙蟠里为中心,周边一带有曾公祠、颜鲁公祠、图书馆、四松庵、薛庐、武侯祠、浙江烈公祠、驻马坡、张公祠、四眼井、随园以及粥厂旧址等。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9)

沿着街道漫步,是一次诗词里地徜徉,一次文化中的旅行。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0)

提到“龙蟠里”,首先想到的人物便是诸葛亮。

诸葛亮(公元181年至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青年时耕读于南阳郡,后受刘备三顾茅庐邀请出仕,促成孙刘联盟,对建立蜀汉政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先后五次率军北伐曹魏,病逝于五丈原,后世尊称诸葛亮为诸葛武侯。综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里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1)

街边一侧墙上,竖立着竹简式样的装饰,上面的内容摘自《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部分内容,“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2)

龙蟠里附近一带,有着不少与诸葛亮相关的遗迹或景点,如清凉山东南麓的驻马坡、驻马亭以及武侯别苑,乌龙潭东侧的“诸葛武侯驻马庵”等。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3)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4)

诸葛亮的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其中《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5)

虽然诸葛亮并无诗词之作传世,但历代诗人对于他称颂的诗文则比比皆是。如:

【宋】罗必元《驻马坡》

一登伟观眇山河,下有将军驻马坡。不是胸中兵十万,长江天险误人多。

【宋】叶辉《驻马坡》

将军气势溢江河,跃马曾来驻此坡。坡下石头城最险,屯兵正自不消多。

【宋】刘克庄《清凉寺》

塔庙当年甲一方,千层金碧万缁郎。开山佛已成胡鬼,住院僧犹说李王。遗像有尘龛坏壁,断碑无首立斜阳。惟应驻马坡头月,曾见金舆夜纳凉。

【清】陈文述《诸葛武侯驻马坡》

石头城上翠孱颜,虎踞龙蟠在此间。形胜旧传三国志,风云长护六朝山。登高感慨谁知己,揽辔澄清亦等闲。天遣艰难定西蜀,峨眉万里隔秦关。

陶侃(公元259年至334年),字士行,亦字士衡。东晋名将,出身贫寒。先后平定张昌、杜弢、陈敏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收复建康(今南京),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官至侍中、太尉,都督荆、交等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陶侃一生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后人为纪念陶侃,在龙蟠里附近曾建有陶桓公祠。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6)

街边的文字说明中还有一幅关于陶侃的小故事,说的是“陶母责子”,内容为:陶侃年轻时曾任管理渔夫的小官,有次派人将一坛腌鱼送给母亲,母亲问:“这是哪里来的?”陶侃派去的人说:“是官府的。”陶母将腌鱼封好并回信,责备陶侃说:“你身为官吏,却把官府的物品送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啊!”

这是一个记载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贤媛》中一则故事,原文为:“陶公少时,作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陶侃以“一坩鲊饷母”,目的是为了孝敬母亲,反而使陶母“乃增吾忧”,可见陶母的境界之高。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7)

关于“陶桓公祠”的记载,只说是龙蟠里旧有四松庵,这里原来还有陶桓公祠,以祭祀东晋时的名将陶侃。清代道光18年(1838年),两江总督陶澍因其先祖陶侃曾破苏峻叛军于此,遂绘其像,立祠刻石以祀。

陶侃著有文集二卷,已佚。《全晋文》收录有《相风赋》、《表》、《上温峤遗书请停移葬表》、《让拜大将军表》、《上表逊位》、《上成帝杂物疏》、《遗荀崧书》、《答温峤书》、《答慕容隽书》、《报封抽韩矫等书》、《与王导书》等。陶侃善书法,陶宗仪《书史会要》称其“雄毅明悟,书法肌骨闲媚,远近书皆自手裁,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东晋】陶侃《相风赋》

……乃有相风之为形也,终日九征,桀然特立,不邪不倾,拟云阁以秀出,晞峻岭於层城,直南端以基趾,双崇魏之峣峥,象建木於都广,邈不群而独荣。朴虽小而不巨,何物鲜而功大,眇翩翩以高翔,象离鹍於云际,擢孤茎而特挺,若芙蓉於水裔,若乃华盖警乘,奉引仙驱,豹饰在后,葳蕤清路,百僚允则,彰我皇度。……

历代不少诗人都曾作有关于陶侃的诗词。

【宋】徐钧《陶侃》

荡除国难功勋盛,王室因之得载安。最是南陵千里外,拾遗屏迹化尤难。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8)

【宋】孔平仲《陶侃》

梭作龙飞应自喜,指将针决欲何求。赖君乍觉登天梦,不尔王敦一辈流。

【宋】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其一四二·陶侃》

题注:每饮酒常欢有馀而限已竭佐吏等劝少进侃曰亡亲曾见约故不敢踰

陶公宴参佐,限极每欢馀。忆与亡亲约,凄然不敢逾。

【宋】蒲寿宬《咏史八首·其一·陶侃母》

坩鲊有几许,直欲致一甘。岂知圣善意,见此转不堪。此毋天下毋,清风使人惭。

【宋】戴复古《陶侃柏》

四绝堂前枯柏树,晋人栽植宋人吟。无枝无叶无吟处,聊寓一时怀古心。

【宋末元初宋】陈普《咏史(下)·陶侃》

苏峻鲸奔正可忧,翻令王室备荆州。五陵松柏无遗种,谩为桓温拾竹头。

【明】杨士云《咏史·陶侃》

苏峻王敦敢胁君,太真甘卓约兴兵。试将心迹从头看,颇怪长沙似不情。

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用法意恒存法外,当时梅谢有公评。

八翼天门上九重,八州都督奏肤功。后人流落谁生谤,晋史难凭梦寐中。

颜真卿(709年至785年),字清臣,号应方。唐代杰出的书法家、政治家、军事家,历事四帝,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曾联合起兵抗击安禄山叛乱,功勋卓著,以功业节操获封“鲁郡公”,谥号“文忠”,世称“颜鲁公”。书法艺术领域革故鼎新,创立“颜体”,完成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楷书法度的变革与最后定型,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苏轼曾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画至于吴道子,书至于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后百姓为纪念颜真卿首倡置放生池,在清凉山乌龙潭边设有“颜鲁公祠”。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19)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0)

颜真卿的书法很受后世推崇,其《多宝塔碑》和《颜勤礼碑》是人们学习书法过程中必备的字帖之一。而颜真卿的一生中,并非仅仅在书法上获有成就,他在政治上也颇有建树,在文学上,虽然留诗不多,但一首《劝学》诗,便使他留芳诗坛。

【唐】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1)

【唐】颜真卿《登平望桥下作》

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际海蒹葭色,终朝凫雁声。

近山犹仿佛,远水忽微明。更览诸公作,知高题柱名。

【唐】颜真卿《谢陆处士杼山折青桂花见寄之什》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绿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岩中诗,芳香润金石。全高南越蠹,岂谢东堂策。会惬名山期,从君恣幽觌。

在龙蟠里的东侧,今有“颜鲁公祠”。

唐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在升州(南京)任刺史时,以“帝王之德莫大于生”为题,奏请皇上恩准,在全国建“放生池”81处。次年(759年),颜真卿辟江宁放生池,并亲书《天下放生碑铭》。唐元和年间(806年至820年),后人于乌龙潭西建“放生庵”,以祀鲁公。宋元明清历代曾几度修缮,太平天国期间庵毁。清代同治年间,江宁知府涂宗赢于庵址始建颜鲁公祠。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2)

袁枚(1716年至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亦号随园老人。清代诗人、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美食家。乾隆年间,先后在溧水、江宁、江浦、沐阳任县令七年,为官勤政颇有名声。乾隆14年(1749年)辞官隐居于江宁府(今南京)小仓山随园,广收弟子。嘉庆2年,袁枚去世,享年82岁,世称“随园先生”。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及《续子不语》等。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3)

袁枚的《所见》一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而如今很热门的袁枚诗《苔》,则称颂了虽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所具有的生命本能和生活向往,凭借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清】袁枚《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清】袁枚《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4)

袁枚的诗词很多,著有《小仓山房诗集》37卷等诸多诗文集。

【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四十二首选—)》

不相菲薄不相师,公道持论我最知;一代正宗才力薄,望溪文集阮亭诗。

【清】袁枚《寒夜》

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美人含怒夺灯去,问郎知是几更天!

【清】袁枚《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清】袁枚《遣兴》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清】袁枚《由桂林朔漓江至兴安》

江到兴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

【清】袁枚《寄聪娘》

一枝花对足风流,何事人间万户侯。生把黄金买别离,是侬薄幸是侬愁。

【清】袁枚《品画》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蛟龙生气尽,不若鼠横行。

【清】袁枚《消夏诗》

不着衣冠近半年,水云深处抱花眠。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清】袁枚《绝命词》

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清】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

【清】袁枚《偶作五绝句》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清】袁枚《听诗叟》

底事听诗听不清,此翁耳壳欠分明。拟携谢朓惊人句,来向青天颂数声。

【清】袁枚《大龙湫之瀑》

龙湫之势高绝天,一线瀑走兜罗绵。五丈收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以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清】袁枚《湖上杂诗(二十首选二)》

凤岭高登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清】袁枚《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清】袁枚《沙沟》

沙沟日影烟朦胧,隐隐黄河出树中。刚卷车帘还放下,太阳力薄不胜风。

【清】袁枚《桐江作(四首选二)》

桐江春水绿如油,两岸青山送客舟。明秀渐多奇险少,分明山色近杭州。

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诗人用笔求逋峭,何不看山到浙西?

【清】袁枚《山中绝句》

镇日山腰斸白云,载量烟草活纷纷。春衫不用金炉热,自向百花香里熏。

【清】袁枚《赤壁》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清】袁枚《大树》

繁枝高拂九霄霜,荫屋常生夏日凉。叶落每横千亩田,花开曾作六朝香。

不逢大匠材难用,肯住深山寿更长。奇树有人问名字,为言南国老甘棠。

【清】袁枚《鸡》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沿街的文字说明中还有一首署名“袁枚”的诗词《随园诗话》,“飞云倚岫心常在,明月沉潭影不流。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这四句诗的确在袁枚的《随园诗话》中有提及,只是分别出自《随园诗话》的卷五之三和卷九之二十三。其内容为:

卷五之三:西林鄂公为江苏布政使,刻《南邦黎献集》;沈归愚尚书时为秀才,得与其选。后此本进呈御览,沈之受知,从此始也。公《春风亭会文赠华豫原》一律,中四句云:“谬以通家尊世讲,敢当老友列门生。文章报国科名重,洙泗寻源管乐轻。”其好贤礼士,情见乎词。公亡后,门下生杨潮观梓其诗五百余首。《苦热》云:“未能作霖雨,何敢怨骄阳?”《偶成》云:“杨柳情多因带水,芭蕉心定不闻雷。”《题某寺》云:“飞云倚岫心常住,明月沉潭影不流。”《别贵州》云:“身名到底都尘土,留与闲人袖手看。”呜呼!公出将入相,垂二十年,经略七省。诸郎君两督、两抚,故吏门生亦多显贵。而平生诗集,终传于一落托书生。檀默斋诗云:“不有三千门下客,至今谁识信陵君?”

卷九之二十三:沈光禄子大、许明府子逊,二人齐名。沈如:“竹光晨露滑,池静夜泉生。”许如:“钟声凉引月,江气夕沉山。”真少陵也。行役绝句,有相同者。沈云:“惟有梦魂吹不断,月明犹自逆风归。”许云:“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子逊先生与余为忘年交,论诗尊唐黜宋,失之太拘。有某少年,故意抄宋诗之有声调者试之,先生误以为唐。少年大笑。余赠云:“前生合是唐宫女,不唱开元以后诗。”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5)

龙蟠里的东侧是小仓山,曾经为袁枚的随园所在处。袁枚于乾隆14年(1749年)以在小仓山购得随园为契机,隐居于此,吟咏其中,广收弟子。袁枚去世后,葬于南京百步坡。2016年,在广州路与宁海路交界之处的随家仓,立有袁枚雕像。此雕像为吴为山先生所作,“袁枚手握诗卷,信步随园,目含温润,怡然超拔,清灵隽雅。内蕴醇厚刚正,此襟怀气节乃一代名士风范”。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6)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7)

曹雪芹(约1724年或约1715年至约1764年),名霑,字梦阮,亦字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清代著名文学家、小说家,生于江宁府(今南京),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出身,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为纪念曹雪芹撰写的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初名《石头记》),乌龙潭公园管理处于1997年9月建成曹雪芹纪念馆。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8)

【清】曹雪芹《自题一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29)

【清】曹雪芹《好了歌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清】曹雪芹《中秋对月有怀》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清】曹雪芹《正册判词》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清】曹雪芹《簪菊》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清】曹雪芹《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清】曹雪芹《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清】曹雪芹《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清】曹雪芹《唐多令·粉堕百花州》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清】曹雪芹《石上偈》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清】曹雪芹《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清代康熙2年(1663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出任江宁织造。自此,曹家三代四人连续居此要职,在南京生活了将近六十年。据说乌龙潭公园南侧为随园的前身,即曹雪芹家园的一角。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0)

魏源(1794年至1857年),名远达,字默深,亦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善”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道光12年(1832年)魏源定居江宁府(今南京),居住在龙蟠里的“小卷阿”。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1)

道光年间,魏源在清凉山下的乌龙潭边,龙蟠里东侧,购地建三进草堂。初始魏源为其居所起名“湖子草堂”,后改为“小卷阿”,取自诗经《大雅》的篇名“卷者曲也,阿者大也”之意。1992年3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将魏源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街的文字说明中还有一则关于魏源的小故事:“蓬头迎客”。

魏源二十岁参加科考“拔贡”之后,前往京城生造,一边读书,一边结交天下名士。他与其恩师汤金钊(原湖南学政)往来甚勤,每隔三至五日,便去汤府问候。有一次,他多日未去,老夫子十分挂念,亲往寓所探望。见其蓬头垢面出来相迎,忙问为何邋遢如此。魏源见问,从内室端出一叠书稿,廪其恩师,因注释《大学古本》,日夜忙碌,方脱稿,正欲请教,不期恩师亲临。汤夫子深感快慰,嘱咐勤学之余要保重身体。

魏耆《魏府君事略》中记载,“汤敦甫相国金钊,为府君拔贡座主,因饰大学古本,五十余日不过候,相国疑其疾,问之。府君垢面出迎,鬓发如蓬,相国愕眙。及出所业,瞿然叹曰:‘吾子勤学罕觏,乃深造至此,然而何不自珍爱乃尔也!’”

魏源的著作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其他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

魏源也留下了大量充满爱国激情的诗篇,脍炙人口的当然是那首《晓窗》。

【清】魏源《晓窗》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清】魏源《资湘》

溪行欲尽竹不已,苍雪纷纷化流水。船尾甫出碧玉湾,船头不见白云起。

艤船斩竹撑竹篙,篙声响应空谷号。舟底水将石作骨,江边山以石为毛。

滩声渐急篙渐近,知有截溪渔簖近。渔翁晒网鹭晒翅,一潭竹影涵鱼影。

【清】魏源《卜居金陵买湖干草堂》

巢由原不买山居,敢效知章乞鉴湖。底事草堂钱十倍,只因门外水云租。

【清】魏源《三叠泉》

渴虹倒吸西江水,万丈老龙飞不起。三奋三坠下无底,喷为雨雹风霆诡。

一练三帘万玉珠,奋迅奔腾十数里。水石昼夜万訇,双崖铁立殷空。

日月万古照不到,一峡终年烟雾里。数尺短松千尺苔,山深六月寒苍。

不知何人暗相报,遂令闯破混沌死。至今山灵怒游客,百步飞霖射衣履。

山非山,水非水,仙非仙,鬼非鬼,回头洞口云扃矣,千秋万岁何时启?

【清】魏源《花前劝酒吟》

细雨濛濛江汉宽,楚天无际倚阑干。水为万古无情绿,酒是千龄不老丹。

故国鱼兼莼菜美,新霜人共菊花寒。楼船楼阁俱雄壮,黄鹤黄龙醉里看。

【清】魏源《寰海后十首》

曾闻兵革话承平,几见承平话战争?鹤尽羽书风尽檄,儿谈海国婢谈兵。

梦中疏草苍生泪,诗里莺花稗史情。官匪拾遗休学社,徒惊绛灌汉公卿。

【清】魏源《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雁荡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佰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漭泉冲夺游人路。重岗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

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

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

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清】魏源《黄山绝顶题文殊院》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华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开一万围。

【清】魏源《江行杂诗》

试登大别观荆鄂,何似君山俯洞庭。如束估帆三楚至,无穷征雁六朝听。

大江东去风月白,春色南来天地青。何事悲歌更怀古,乾坤元气是吾形。

【清】魏源《客怀柬龚定庵舍人其一》

一年春一度,一夜梦一枕。春去梦醒时,回首了无影。

微雨原上来,洗我生窗静。以君衣上月,照我花前饮。

门前临大道,石坂成畦畛。左有万蹄痕,右有千辙轸。

自有宇宙来,车马无停骋。车上客遥遥,车下尘隐隐。

【清】魏源《庐山杂咏偕蒋子潇》

与君同是再来僧,共拨寒灰听水声。谈罢不知庐阜月,只疑青海寺中行。

【清】魏源《黄山诗其一》

峡壁仙掌立,细路纹在掌。久别莲花峰,十年如更长。

万石相玲珑,叠出群山上。云峦时绝续,泉声日奔放。

泱漭天为岸,扶难感藜杖。绝巅峙峭石,生成非一状。

要知颖露奇,只在蟠根广。奇绝飞来石,何年巧安放。

谓坠上空空,谓崩绝依傍。莫穷结构原,弥惊孤立壮。

魏源的故居“小卷阿”,就在清凉山下的乌龙潭边,如今乌龙潭公园内魏源故居门前,立有魏源的雕像。

薛时雨(1818年至1885年),字慰农,亦字澍生,号桑根老农。清代著名词家之一,安徽全椒人。清代咸丰3年(1853年)进士,授嘉兴知县,官至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主要作品有《藤香馆诗删》、《词删》等。

缪荃孙(1844年至1919年),字炎之,亦字筱珊,号艺风老人。中国近代藏书家、校勘家、教育家、目录学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家。文化教育科技界尊称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他曾主持创办了中国近代南北两大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是江南图书馆第一任馆长。

道光18年(1838年)两江总督陶澍以桓公尝破苏峻于此,遂绘其像,刻石以祀,并创办“惜阴书院”,教书育人。“惜阴”二字取自东晋陶侃名句“大禹圣人,犹惜寸阴,吾辈当惜分阴”,意为提醒诸学子珍惜光阴。书院建成后,聘请当时的名儒薛时雨为书院首任山长。

光绪33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在惜阴书院旧址筹建江南图书馆,以开民智,并聘请缪荃孙为馆长,陈庆年为副馆长。江南图书馆收藏了杭州丁氏“八千卷楼”藏书及其他许多珍贵典籍,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公共图书馆。

民国16年(1927年),著名学者柳诒徵出任江南图书馆馆长,将陶澍、端方(号陶斋)、缪荃孙(号艺风)姓与号含在一起,作为藏书楼之名,即“陶风楼”,为中国近代第一座现代公共图书馆。其创订了《住馆读书章程》,为外地来的读书人提供食宿方便。鲁迅、胡适、许寿裳、顾颉刚、蔡尚思、蔡元培、黄宾虹、徐悲鸿等人都曾在此馆阅览。

1929年该馆更名为“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1952年与原国立中央图书馆合并,成为了新的南京图书馆。

惜阴书院、江南图书馆以及陶风楼的旧址位于龙蟠里9号,现在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和江苏省文物局的办公场所。

缪荃孙编有《艺风堂藏书记》、《续记》、《再续记》,且编有《艺风堂藏金石文字》18卷,《金石分地编》24卷,有《艺风堂文集》等多种诗文集传世。

【清】缪荃孙《滆湖》

一碧到天际,西南望滆湖。夕阳下高树,秋雪点残芦。

水市鱼虾贱,粳田雁鹜呼。惭无王恽手,清景恐难摹。

【清】缪荃孙《水龙吟·桐绵》

卷帘惆怅春深,何人系得春魂住。沉沉庭院,漾潆池馆,罢飞绿乳。

生怕东风,和云吹起,乍开还聚。纵飘茵无分,沾泥也好,总不化萍流去。

回忆呼鸾道上,堕斜阳、万红如雨。

无情一例,绿阴成幄,参天古树。寂寞唐宫,未逢秋信,已添愁绪。

盼栖香小凤,生怜坠落,衔归高处。

【清】缪荃孙《再宿江楼》

前月中秋登此楼,焦山白浪江中流。今朝重向江楼宿,月明千里天如沐。

蒜岭秋横木叶残,瓜洲灯火朔风寒。罔思梦雨横风夜,一样江山两样看。

【清】缪荃孙《山中谣二首·其一》

偶作山中游,愿向山中老。只愁山中人,不知山中好。

达官爱入山,野僧爱入城。扰扰亦无心,毋近利与名。

【清】缪荃孙《飞来峰》

东过九里松,西入飞来峰。蟠地复际天,面面青芙蓉。

千寻具皱瘦,百穴穿玲珑。造像始何年,劖削皆神工。

天低山翠活,雨洗春烟浓。来瀑及奔雷,十步一支筇。

倚阑闻泉声,冷意蟠心胸。径参情净理,默證南北宗。

【清】缪荃孙《云栖寺》

西过三聚亭,千竿万竿竹。凤尾长森森,猫头短簇簇。

际天只一青,匝地有馀绿。古木挺劲枝,寿藤散清馥。

径转得寺门,佛塔在其麓。金经香光书,宸翰洒馀幅。长结翰墨缘,不资情净福。

【清】缪荃孙《黄泥篇》

十步五步石,千竿万竿竹。石丑压竹顶,竹锐洞石腹。

竹石互撑拄,并作一团绿。泉声飞竹里,绕石鸣琴筑。

竹阴高接天,下有幽人屋。幽人真石友,倚竹吟且读。吾生太扰攘,羡君饱清福。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2)

薛时雨作为晚清著名词人之一,著述颇多,主要有《藤香馆诗删存》、《藤香馆词》、《西湖橹唱》、《江舟欺乃词》及《札礼》若干卷。

【清】薛时雨《临江仙·大风雨过马当山》

雨骤风驰帆似舞,一舟轻度溪湾。人家临水有无间。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

绝代才人天亦喜,借他只手回澜。而今无复旧词坛。马当山下路,空见野云还。

【清】薛时雨《浣溪沙·舟泊东流》

一幅云蓝一叶舟,隔江山色镜中收。夕阳芳草满汀洲。客里莺花繁似锦,春来情思腻于油。兰桡扶梦驻东流。

【清】薛时雨《金缕曲·采石矶》

采石江边路。截中流、危矶孤耸,大江门户。多少英雄成败事,分付江潮记取。

曾听惯、连江鼙鼓。千载战功垂赫赫,常开平、远轶韩擒虎。吞建业,压牛渚。

十年群盗纷如鼠。诸葛君、是真名士,手挥白羽。斥堠至今烽火息,依旧青山绿树。

供过客、登临怀古。埋骨诗人同不朽,恰长江、坟傍青莲墓。寻往迹,几倾慕。

【清】薛时雨《西子妆·忆西湖》

罗绮成尘,莺花过眼,西子可怜憔悴。美人劫后也心寒,倩春山、另描眉翠。

芳魂渐起。似月下、归来环佩。到如今,想浓妆淡抹,依然佳丽。

句留地。往日游踪,遥指烟中寺。白苏堤上柳枝多,倚东风、为谁凝睇。

蹇修去矣。叹春梦、半归流水。问山灵、别后相思知未。

【清】薛时雨《西岩杂咏同赵季梅教授翠微亭》

清凉名胜地,空翠锁郊坰。一线江光白,万家烟火青。

废兴更八代,寂寞此孤亭。欲共山僧话,松关入暮扃。

清光绪6年(1880年),薛时雨来南京十余年仍无住所,门下弟子合力集资,择址乌龙潭畔、惜阴书院对面,原明朝归安茅止生总兵寤园旧址,新建宅院,后薛时雨将其扩大为别墅,名为薛庐,内有藤香馆、冬荣春妍室、双登瀛堂、吴砖书屋、夕好轩、抱膝室、蛰斋、小方壶亭、仰山楼、半璧池桥、美树轩、杏花湾、半潭秋水一房山、寐园等。薛庐是一座园林式宅院,位于龙蟠里4号,1982年列为鼓楼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因城建拆除。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3)

方苞(1668年至1749年),字灵皋,号望溪。清代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自幼聪慧,二十四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大学士李光地称赞其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康熙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乾隆7年(1742年),方苞在此建方氏家祠,即“教忠祠”。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4)

方苞著有《周官集注》13卷、《周官析疑》36卷、《考工记析疑》4卷、《周官辩》1卷、《仪礼析疑》17卷、《礼记析疑》46卷、《丧礼或问》1卷、《春秋比事目录》4卷、《诗义补正》8卷、《左传义法举要》、《史记注补正》、《离骚正义》各1卷、《奏议》2卷、《文集》18卷、《集外文》10卷、《补遗》14卷等。其中名篇有,《左忠毅公逸事》、《狱中杂记》、《汉文帝论》、《李穆堂文集序》、《书卢象晋传后》、《与李刚主书》、《孙征君传》、《万季野墓表》、《游潭柘记》等。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

【清】方苞《陶渊明》

陶潜经世人,志不关沮溺。观其咏春蚕,自视侪禹稷。

东皋日荷锄,忧勤同运甓。春风沂水情,孔颜宜命席。

【清】方苞《薄暮自枞阳渡江赴九华》

名山如胜友,未见意难忘。即事得馀隙,扁舟下夕阳。

閒情恋云水,浪迹暂家乡。身世何终极,空嗟去日长。

【清】方苞《送杨黄在北归》

吾衰驹隙短,君去塞云高。嘉会生难再,离心别后劳。

风霜随客路,药饵仗儿曹。何日还三径,音书附羽毛。

【清】方苞《拟子卿寄李都尉》

汎桴委惊湍,隈隈任所触。大冶自镕金,焉能顺其欲。

羁鸿隐朔漠,飞翔翼常缩。独鹤栖瑶林,长鸣念溪谷。

不闻鸾凤音,时恐鹰鹯伏。百年会有尽,沈忧日夜续。寸心遥相望,万里见幽独。

【清】方苞《裴晋公》

不去为无耻,不言为不忠。正告中兴主,漠然如瞽聋。

以兹至晚节,心迹有异同。出入任群小,将相如萍踪。

宫庭匿天氛,边疆多伏戎。宗臣在东洛,夕命朝可通。

绿野馀清兴,精神已折冲。安敢谋一身,高举思明农。

【清】方苞《严子陵》

君臣本朋友,随世分污隆。先生三季后,独慕巢由踪。

真主出儒素,千秋难再逢。故人同卧榻,匪直风云从。

孤高一身远,大猷千古空。岂伊交尚浅,将毋道未充。卧龙如际此,焉敢伏隆中。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耳。”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日:“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壮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日:“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教忠祠旧址位于龙蟠里14号,为清代桐城派创始人方苞所建,本意为赶考的族人提供一处歇脚之所。因此其格局类似书院,既有供休息的清静厢房,又有谈经论道的场所,“教忠祠”旧址现为“开元新居”小区,居住着方苞嫡系后人。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5)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6)

龙蟠里,因“虎踞龙蟠”之“龙蟠”而得名。关于“虎踞龙蟠”的叙述在诗词中也是信手拈来,李白的《永王东巡歌》、以及苏轼的“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和辛弃疾的“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名句之外,还有很多。

【唐】李白《永王东巡歌·其四》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春风试暖昭阳殿,明月还过鳷鹊楼。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7)

【宋】苏轼《渔家傲·千古龙蟠并虎踞》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8)

【宋】陈元鉴《金陵怀古》

英雄战守几春秋,虎踞龙蟠古石头。北固只凭江水在,中原长对夕阳愁。

曹刘谩有经营志,王谢空遗富贵羞。举目便怀千古恨,凤凰台上不须游。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39)

【宋】康与之《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宋】臧鲁子《鹧鸪天·虎踞龙蟠万古雄》

虎踞龙蟠万古雄。横飞一节大江东。今归定作鸾坡客,笔底山川写不穷。吟絮柳,赋东风。年年春在建章宫。天教随佛生人世,恰似河沙寿我公。

【宋】史浩《清平乐·石头虎踞》

石头虎踞。骄虏何能渡。曾是六朝雄胜处。瑞绕碧江云路。当时霸国多贤。风流只解遗鞭。便好扬舲北伐,举头即见长安。

1949年4月,在香山双清别墅的毛泽东,挥笔写下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更是气势磅礴。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40)寻诗觅迹:龙蟠里(图41)

龙蟠里,诗巷。昔日的砖墙屋檐之下,诉说着无数故事,吟诵着动人诗词。

【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清】乾隆《清凉山》

耸翠层峦接碧空,清凉襟袖拂天风。石头城一西临望,千古兴亡慨叹中。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42)

沿街诸多的诗词中还有一首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只是不知为何不选《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似乎更适合此地此景。

【宋】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43)

龙蟠里,不长的街道,浓密的绿荫,匆忙的行人,拥挤的车辆……,还会有人记得那些曾经流传的诗词吗?

寻诗觅迹:龙蟠里(图44)寻诗觅迹:龙蟠里(图45)寻诗觅迹:龙蟠里(图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