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伤感句子 左宗棠的“中庸”之道:不虚伪,不压抑,有智性

左宗棠的“中庸”之道:不虚伪,不压抑,有智性

时间:2023-09-02 16:19:49 伤感句子

从何时起,“中庸”在中国成了骂人的词。说一个人“中庸”,就是批评他做人模棱两可、做事首鼠两端,凡事乡愿、投机、好好先生,喝两杯茶。

事实上,被污名化的“中庸”,与它的本来面目已经毫无关联。要回到“中庸”的本来面目,不妨看李嘉诚悬挂的那副被引用得最多的左宗棠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左宗棠的“中庸”之道:不虚伪,不压抑,有智性(图1)

左宗棠手迹

左宗棠作这副对联时,传达的核心价值观正是“中庸”。

作为四书之一的《中庸》,是人修身后所能抵达的最高境界,“极高明而道中庸”。其“过犹不及”、“无过无不及”的方法论,放到任何时代也不过时。左宗棠事业、家庭双成功,跟他将“中庸”运用进事业、家庭中的方方面面,有着较大的联系。

《中庸》一书,凡三十三章,3568个字。 它给左宗棠的启发与教益,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左宗棠的“中庸”之道:不虚伪,不压抑,有智性(图2)

一 真我,不压抑

中国古代推崇“以德治国”,其实质是“礼治”。

先秦儒学的礼教,本来是尊重人的自由与天性的。不独孔子本人经常与学生在阳春三月一起踏春、游泳,无拘无束,甚至想到带学生去海上玩漂流。孔子之孙子思编写《中庸》之时,仍将尊重人的天性与自由心性放到第一位: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意思很明确,遵从人的天性与自由来生产知识、规范文化,是一切知识与文化的根源。

左宗棠是一个真正本色的“率性”之人。一方面因为天性,左宗棠从小生得“燕颔虎颈”,属于智勇之人;另一方面也因为后天学习,左宗棠自小喜好孟子,内心蓄养“浩然之气”,培植出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先秦儒学经汉武帝“独尊儒术”,到宋朝时已经异化为理学。理学的核心价值观,是“存天理,灭人欲”。理学强制个人与自我私欲作斗争,虽然人的私欲一定程度被压制住了,但人心的生机同样也被压抑了。人为营造出一个虚假的“低欲望社会”,人心口不一的情况骤增。清朝沿袭宋明理学,读书人“伪性”蔓延,敢于“率性”以真面应世的人,日见寥落。

当越来越多的人喊着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口号,喊得那么自然,仿佛跟真的一样,击鼓传花式的庸官便充斥了晚清时代官场。“率性”的左宗棠一反时代的慵懒暮气,他以民间乡贤身份步入仕途,便是用自己在草野民间生长蓄养的清气、正气,为几乎完全瘫痪的大清帝国强骨换血。

左宗棠的“中庸”之道:不虚伪,不压抑,有智性(图3)

陕甘总督时期的左宗棠

在培植家族元气、教育子孙后代方面,左宗棠得益于《中庸》的:“和”: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中和”。

成年后的左宗棠,是一个个性刚直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内心蓄养了盛气之人。如果不是修养到位,军事统帅的职业,容易将工作作风带进家庭、家族。

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英勇杀敌的左宗棠以“中和”齐家。他自制一张七弦琴,手把手教四个女儿从小学琴;他教育子侄辈,家庭以“和顺”为尚,夫妇以“同心”为贵;他唤醒四个儿子的“亲亲之爱”,主张“兄弟天亲,原本无隔”。

古话说,家和万事兴。家族内部惠风和畅,人丁自然兴旺。左宗棠八个子女,直系后人今天近五百人,是曾国藩后人的四倍左右。

二 真实,不虚伪

《中庸》之要,在一“诚”字。

为学、做人,为什么要“诚”?《中庸》这样阐述: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诚”的含义,接近于今人谈的实事求是。

同时代的理学大家曾国藩推崇“诚”。他留下一句名言:“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说的“诚”,站在理学的角度,兼具《大学》的“诚意”与当代人说的实事求是含义。

左宗棠则站在道家庄子的角度,将“诚”表达为“真实”。

什么是“真实”?“真”就是保有人的天性与自由心性;“实”就是为人不虚妄,办事尚实干。

但左宗棠的“真实”,始终恪守儒家礼制,率性而不任性。因为孔夫子说过:“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左宗棠统帅部下最多时达10余万人,手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从楚军到西征军到恪靖定边军,之所以能无敌于天下,得益于左宗棠在部下面前真实、坦诚,用人以廉洁、能干,凝聚人以公、明、信。

左宗棠一生事功彰著,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他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得出了自己独特的外交思想:“论理亦论势”。尊重契约精神,以合同文本说话,在道理上首先站住,以军事势力作后盾,给对方留有余地,有理有节地让谈判国接受中国的条件。

比照之下,曾国藩晚年之所以卷身“天津教案”,弄得自己“外惭清议、内疚神明”,根本原因,他信奉纯粹的“诚”字外交。他的逻辑是,外国人也是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只要我抛出自己一片心,外国也会抛出自己一片心,坦诚相待。他没有想到,西方国家着眼于利,看重的是契约,迷信的是武力,不看重“诚心”。

山羊在灰狼面前抛出自己一片诚心,结局不外是将自己抛上餐桌。

外交“真实”需要辅以智慧,缺乏智慧的“真实”,只是单纯。

左宗棠的“中庸”之道:不虚伪,不压抑,有智性(图4)

三 智慧,实干家

古人判断一个人的潜力、作为,看重根器,也就是天资。

左宗棠的根器偏重于智性。他自己早年就意识到了,所以以中国“智圣”诸葛亮自比。

智性的人,在个人修身与出山办事时应该具备的个人素质、办事方法,《中庸》一书也有详细描述,概括为五个方面: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

对照去看,左宗棠“宽裕温柔”的容人之量,在1860年搭建楚军班子时便运用出来了,刘典性格偏激,杨昌浚性格和顺,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左宗棠同时将他们纳于帐下。

“发强刚毅”的果断风格与担当精神,左宗棠在实践中以成就感激励将士,以法家的霹雳手段严肃军纪,打造出了晚清第一常胜军团队,他本人也成为大清帝国最后的鹰派。

“齐庄中正”的处世原则与敬业精神,左宗棠运用进为官之中,为了坚持自我原则,实现理想,他不惜与跟自己在国事、兵略上存在较大分歧的曾国藩、郭嵩焘、李鸿章先后分道扬镳,而不愿充当好好先生,和光同尘,哪怕遭遇他人非议,也不放弃原则与理想。

“文理密察”则贯穿了左宗棠军事全过程。从出山之初,他跟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士兵罚20军棍以上,他一定亲自主罚;每打一仗,左宗棠必事先周密计算,将全部可能性像列数学公式一样全部推算出来;他凡事注重条理,大事不糊涂,小事也精明。他凭借自己过人的精力与“惕励”的智慧,创下了千年一见的事功,成为湖南自古及今的第一能人。

左宗棠的“中庸”之道:不虚伪,不压抑,有智性(图5)

志频说

《中庸》一书,是经过两千多年时间检验的适合中国人修身、处世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左宗棠的过人之处,在于他针对自身的特点,吸取其中的精华。今天去看,《中庸》的价值观是建立在中国人的人心特点基础之上的,所以历百代而不过时;但《中庸》的方法论更多只是人自心把握的一把尺度,作用是用以规范自我的内心、言行标准,而不是用来应付社会的说辞,否则沦为“要别人中庸主义,对自己自由主义”。今人只要把握中庸原则自修,仍能从中获得事业、家庭成功的智慧启迪。

文:徐志频

图片来自《左宗棠:家书抵万金》

相关阅读:

左宗棠的“中庸”之道:不虚伪,不压抑,有智性(图6)

《左宗棠:家书抵万金》

从跨越32载的160封家书,揭开晚清一代名臣修齐治平心路历程,著名作家唐浩明亲笔作序,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东梁教授推荐,左宗棠嫡长玄孙提供大量珍贵图片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