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情感美文 《时间的秩序》读后感:看见世界的精微皱褶或其辽阔

《时间的秩序》读后感:看见世界的精微皱褶或其辽阔

时间:2024-04-04 03:02:26 情感美文
《时间的秩序》读后感:看见世界的精微皱褶或其辽阔(图1)

《时间的秩序》是卡洛·罗韦利(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所著的科普作品。

看这本书时,一边为自己的无知感到为难,那些物理知识真的看不懂哎,一边又为科学之美所吸引,哪怕一知半解也觉得精妙非常。

看完我明白了物理时间与我们所感知的经验时间确实相差极大,在物理学家的眼中,我们构建的经验时间就是“那幅幼稚图景”。

总之,这本书就是一段奇妙的旅程:去程,是驶向一个没有时间的宇宙;回程,是试图搞清楚我们时间感知的产生与意义。

1.物理世界的时间真相

1.1 统一性的消失

在我们的时间感知中,时间会“一分一秒”均匀统一地流逝。这是时间的统一性。

但事实上,

时间不具有统一性,比如,时间的流逝在山上要比在海平面快。在局部,根据我们的位置以及运动的速度,时间以不同速度流逝。我们离物体越近,或者运动得越快,时间延缓就越多。两个事件之间没有唯一的时间间隔,而是存在许多可能的时间间隔。

1.2 方向性的消失

在我们的时间感知中,时间会从过去流向现在、流向未来。这是时间的方向性。

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时间方向性的这一特征,而非其流逝的速度。时间之谜在于我们可以感知到的脉搏的跳动,在于内心深处的记忆之谜,以及对未来的担忧。这就是思考时间的意义。

但事实上,

掌管事件的基本方程中,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分别并不存在。只有在有热量的地方,才会有过去与未来的差别。

热量是分子的微观振动。热茶中,分子振动得剧烈;凉茶里,分子振动得没那么剧烈。加热并熔化一块冰,会让分子剧烈地振动,失去它们之间紧密的联结,变得无序(即熵增)。

在物理世界中,过去与未来的区别不在运动的基本规律里,也不在自然的深层法则中。是分子自然的无序化导致了越来越非特定、不特殊的情形。但我们感知不到分子这么细小的颗粒,我们看见的是事情在一件件发生,是人类对世界模糊的感知。

因此,过去与未来的区别只适用于我们对世界模糊的观察,而非事实。

1.3 当下的终结

有一句古诗说“天涯共此时”。我们似乎觉得,这个世界会和自己共同经历着当下的时刻。

但事实上,

整个宇宙中一个共同的当下并不存在。各个局部的时间并不按统一的速度流逝,事件也并不按照过去、现在、未来的顺序排列;它们只是“部分”有序。在我们附近有个当下,但在遥远的星系中并没有什么“当下”。当下只是局部现象,并非整体现象。

1.4 独立性的消失

我们一直以时空为单位度量着这个宇宙,时间、空间已经被我们习惯性视作一个独立存在的变量。

但事实上,

时间流动的节奏由引力场决定,这种真实实体有自己的动力学,由爱因斯坦的方程描述。如果忽略量子效应,时间与空间就是我们置身其中的巨大胶状物的某些方面。

但世界是量子的,胶状时空也只是个近似物。在世界的基本结构中,既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只存在把一个物理量转化为另一个物理量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计算概率与关系。

在目前已知的最基本层面,几乎没有什么与我们所经验的时间相似。不存在一个特殊的“时间”变量,过去与未来之间没有差别,不存在时空。我们仍然知道怎样写出描述世界的方程。在那些方程中,变量相对于彼此演化。这个世界不是“静止的”,也不是一个一切变化都是假象的“块状宇宙”。恰恰相反,我们的宇宙是事件的世界,而非物体的世界。

2.我们的时间感知

从物理来看,宇宙并无独立存在的“时间”,是人类的模糊视角让我们看到事件按某种顺序在发生,故而产生了时间感知。

熵增让我们把过去与未来区分开,导致了宇宙的演变。

它决定了痕迹的存在,过去的残余与记忆的存在。我们人类就是宏大熵增历史的结果,由这些痕迹产生的记忆聚集到一起。

我们每个人都是统一的存在,因为我们反映着世界,因为通过与同类接触,我们形成了统一实体的形象,也因为它是一种由记忆统一的关于世界的视角。我们所谓的时间“流动”就源于此,当我们听到时间流逝时,听到的就是这个。

“时间”变量是描述世界的变量之一,是引力场变量中的一个。在我们的尺度上,无法记录量子涨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时空是确定的,就像爱因斯坦的大型软体动物;在我们的尺度,软体动物的运动很微小,可以忽略,因此我们可以把时空看成像桌子一样的刚性存在。

这个桌子具有维度,有我们称为空间的维度,也有我们称为时间的熵会增加的维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相对于光速以低速运动,因此感觉不到不同时钟的不同固有时之间的差别,离物体远近造成的时间流逝快慢的区别对我们而言太小了,也无法区分。

因此,在许多我们可以谈论的物理时间里,最终只能谈论一个——我们经验的时间:均匀、统一、有序。这是作为人类从我们的特殊视角对世界做出的近似、近似再近似的描述,我们人类依赖于熵的增加,被固定于时间之流。我们就如《圣经·传道书》所言,生有时,死有时。

3.世界的精微皱褶或其辽阔

沉浸在书中时,物理世界探究出的时间本质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但关掉书籍的最后一页,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看着桌面时间一分一秒走过时,我感知到的还是时间从现在到未来的线性流动。眼前的一切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任何改变,也没有任何用处。

但真的没有任何用处吗?我已经找到了三个答案。

(1)

“ 物理学帮助我们穿透层层迷雾,证明了世界的时间结构与我们感知到的有多么不一样。它给予我们希望,让我们能够免于情绪引起的迷雾,去研究时间的本质。

但在寻找时间的途中,我们朝着远离自己的方向进发,最终却发现与我们自己有关的事物。也许就像哥白尼那样,研究天空的运动,最终却搞清了脚下地球的运动。”

(2)

“ 未来我们对事物的理解会更完善吗?我认为会的。在这么多个世纪的历程中,我们对自然的理解已经取得了令人目眩的增长,而我们仍在继续学习。我们正开始瞥见时间的奥秘。我们可以看到没有时间的世界:可以用心灵之眼感知到世界的深刻结构,如我们所知,时间不再存在——就像山上的傻瓜看到日落时发现地球在转动,而我们开始发现我们就是时间。

我们就是这个空间,这个在神经元连接里由记忆的痕迹开启的空地。我们是记忆,我们怀旧,我们期许着不会到来的未来。由记忆与预期开启的空地就是时间:有时是痛苦的来源,但终究是一份巨大的礼物。

(3)

最后,我脑子里一遍遍回想着最后一章快结束时的那句话:“无论如何,真正令人难以置信的普遍事实是,世界的时间结构不同于我们看到的那幅幼稚图景。这幅幼稚图景适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却不适用于理解世界的精微皱褶或其辽阔。

生而为人类,生活于社会,受困于大脑的神经元,受困于躯壳的感知,受困于时代的背景,我曾以为我就活于这一亩三分地的界限中。但人的主观能动性却不断创造可以称之为奇迹的事情,比如书本中凝结的超越时空的智慧,比如科学超越人类躯体感知探究到的事物本质,而这些东西如今又可以被我看见。

至少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周末,一个普普通通的弱小生命个体,却可以看见超越本身所能感知到的世界的精微皱褶或其辽阔,为超乎想象的真实所感叹。

-END-

注1:光理解这本书就已经耗尽文科生的脑细胞了,但真的很喜欢,就硬着头皮写了读书笔记。所以本篇有大量引用,都是摘自原书。作者的语言真的美且简介嗷!

注2:为了尽量使信息完整逻辑连贯,有少量自己的注解,如有错误,麻烦在公众号对话框反馈,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