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励志名言 文言文:教有法,学亦有法

文言文:教有法,学亦有法

时间:2024-04-02 03:50:59 励志名言

文言文难教,文言文难学,文言文,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阿喀琉斯之踵。

要更加坚信:文言文真的很重要。

要再次思考:文言文真的难教吗?

要眼开目明:文言文真的不难教。

要初心笃定:文言文真的要学好。

一、文言文的重要性

教材里的文言文仿佛一颗颗闪耀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廊里的一颗颗明珠,这些文章的作者在历史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学识渊博,语言造诣深厚,文章的创作形式多样,结构严谨缜密,内容设计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社会、典章制度和风物人情,因此,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性载体,字里行间流淌着浓郁的中国风。

文言文文质兼美,几乎偏偏都是国学经典,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国学底蕴、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此外,诵读文言,熟知经典,也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方面可以有不小的贡献。

朱光潜先生曾说:“较好的白话文都不免要在文言里借字借词……白话必须继承文言的遗产,才可以丰富,才可以着土生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是一种丰富的语言和文化资源,对语言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言文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是语文成绩差异化的重要原因。消除或缩小成绩的差异化,需要学好文言文,尤其是在新一轮课改的形势下,部编教材中的文言文比重增加,选文数量增加的同时,选文范围也扩大了,这对学好文言文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言文:教有法,学亦有法(图1)

二、文言文教学之“难”

对老师来讲,文言文教着难。一方面,教好一篇文言文需要老师在备课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既要搬着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查阅字词、疏通文意,又要精心设计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流程,还要考虑如何处理“文”与“言”的关系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既有印象和认识也是老师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障碍。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难学,因为文言文和白话文始终是“隔着一层”的感觉,文言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了陌生感和疏离感,尤其是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更容易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

对学生来讲,文言文学着难。内容理解难,文化常识难,识文断句难,翻译更难,尤其是翻译,总是有跳不过去的坑,无论教材上的文言文学得多么熟练,课外做过多少次练习,考试的时候总会有词语和句子的障碍导致丢分。根据近些年翻译题的得分情况来看,多少年都在一半的分数徘徊。更要紧的是,学生做一篇文言文练习,即使是把文章对照译文认真看一遍也得花费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即便是用了半个小时,也难免还会遗留一些夹生不熟的句子。加之文言知识备考任务重,多是依靠背诵记忆的知识,拿文言词语来讲,高考时考的又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常见的陌生义项,有一种让人“防不胜防”的感觉,这也增加了文言文的备考难度。

文言文:教有法,学亦有法(图2)

三、文言文教学之“法”

教学之法,万法归宗,无非“朴素”二字。朴素的情怀,朴素的意识,朴素的目标,朴素的方法,祛除功利和巧媚,守本真,不做作,把文言文文本的价值在课堂中挖掘出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获,智有所进,能有所长。

“法”之一:明确适切的教学目标。

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要在学生已经达到的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基础上,把学生可能达到的水平确定为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要根据学情做到“适切”,即高度适中,切实可行。从“文”的角度看,目标指向要素为形象、情感、手法,其中手法包括锤词炼句的手法,也包括布局谋篇的手法。从“言”的角度看,目标指向要素为文言知识,主要是词、句用法和意义的落实。例如,在《赤壁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文章涉及的文言词语意义、句式等文言知识;感知文赋写景、抒情、说理三者交融的艺术特色;体悟作者心路历程,感受其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又如,在《劝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教学目标确定为:积累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理解文中语句的深刻含义,明白学习的意义及应具备的态度,从而感悟荀子关于学习的先进思想;分析论证思路,学习讽喻论证的方法。

“法”之二:围绕主问题设计教学框架。

主问题就像串起糖葫芦的竹签,能够把各个课堂环节紧密串联起来。主问题的设计最能见出教师备课的功夫和对文言文文本的理解。主问题教学法的常用模式是“定点”“明线”“连点成线”。“点”即最能体现文本核心价值的关键词,这些作为“点”的关键词需要教师挖掘、凝练,有的可以直接从文本中找出来,例如《赤壁赋》中的“乐”“悲”“喜”。“线”即事件、形象、情感、哲理等“文”的要素在文章中的融合结构,如《赤壁赋》中“乐——悲——喜”的情感结构。

文言文:教有法,学亦有法(图3)

主问题教学法有两种操作形式。一种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的“线式结构”。如,在讲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核心问题:词人望到了什么?记起了什么?然后,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可以再提这些问题:同是回望历史长河中的北伐,上下片所书北伐有何不同?辛弃疾一心想要北伐收复失地,却为何对这次北伐如此失望、责望呢?为何要在下片特别写及“四十三年,望中犹记”?既然不堪回望,词人却为何要频频回望?这个问题串儿就形成了“线式结构”,有一个核心问题作为焦点,就像绘画里的焦点透视法。一种是围绕几个关键词展开的“点式结构”。如,在讲授《祭十二郎文》时,可以从“人称”“闲笔”“赘语”等角度对文章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丰富学生阅读文本的视角,更深刻的领会文言文情感的丰富、构思的精致、手法的独特。

“法”之三:赏读文句之美。

关键文句的赏读是领会作者意图、把握文章重点的必经之路。文言文的文句之美不仅体现在音韵和情感的丰度,更体现在思想和哲理的深度。前者如《项脊轩志》的“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等等,后者如《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赏读文句之美有利于整体把握文言作品之美,观文中之景,味文中之情,悟文中之道,方能领略文言文教学的至美至真之境。

“法”之四:紧随高考之道

文言文教学的效果需要在考试中见真章,把文言作品作为文章来教的文言文教学,需要明确的树立高考导向意识。高考文言文试题中常见的关键考点是“词语含义和用法”“人物形象特征的表现方面”“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断句”“翻译”等。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中要围绕考点进行“割草式”训练,把知识点各个突破。通过日常训练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言文:教有法,学亦有法(图4)

四、文言文学习之“法”

学习文言文,重在积累,一是积累文言知识,二是培养文言语感。积累文言字词句的知识,是读懂文言的钥匙。在高中阶段的文言文中,有几篇是文言知识比较集中的,例如《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等,几乎所有词类用法、特殊句式都能在这些篇文章中找到例句。如果文言知识是鱼,经典文章便是活水,这些篇目要逐字逐句的读通、读熟,其中的关键句段要达到熟读成诵,这样才能把关键的文言知识记牢固。

学习文言文,贵在迁移。前文讲到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习领略中华文化。可以将经典文章进行加工处理,将之转化成文章写作的素材进行积累,例如荆轲的大义凛然,烛之武的临危受命,苏轼的旷达自适等等。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将从文言文中收获的东西化成文化传承的基因,深植在自己的内心,借之反省自身、洞观社会,肩负一份完善自我、奉献社会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