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励志名言 对抗疫志士文化精神的赞咏——读郭曰方的《战“疫”之歌》

对抗疫志士文化精神的赞咏——读郭曰方的《战“疫”之歌》

时间:2023-09-01 20:53:13 励志名言

作者:单占生

所有的灾难都是人面对的灾难。在灾难面前,人,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我们的文学工作者所应关注所应回答的问题。我国著名诗人郭曰方先生,用他的诗集《战“疫”之歌》(海燕出版社出版),给出了他的态度,也做出了他的回答。

郭曰方先生的这本诗集,共计收入他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创作的15首诗,大约近2000行。现年已有79岁高龄的老诗人,在短短不到一个月内,忍受着巨大的生命悲痛,创作出如此丰厚的一部诗集,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感动。而他在诗中对在这次战“疫”中上至将军院士,下至草根公民——即我们的人民——所表现的人的精神,更准确地说就是对中国人文化传统和当下国民精神的真诚赞美,更是让人感受至深,诚以为然。

首先,歌咏了一种向心的凝聚力量。诗人站在宏观的视角上,赞美我国各民族民众在灾难降临之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维护个人命运,维护华夏国运的民族向心力。这是华夏五十六个民族共有的善美,也是人类所有拥有良知的人民所共有的美德。而这种美德,对于中华而言,已经成了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在这次的抗疫斗争中,表现得尤为充分。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正是这种千年不变的文化精神的代代相传,使我们这个民族在面对各种灾难的危急关头,迅速形成巨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同时构成了巨大的中国力量。诗人郭曰方在他的长诗《生死相依》《中国力量》中,对此有过富有激情的表述:

患难与共

同舟共济

纵然隔着千山万水

没有任何艰难险阻

能把骨肉亲情分离

是的,农村老大爷支援灾区的蔬菜、邻里大嫂的快餐、小学生捐出的压岁钱、快递小哥的运护队……一个个普通的人,一件件朴实的事,为什么会在大灾面前成为国人的日常行为?“国家有难,应该出力”,这就是他们最朴实的想法。而正是这些涓涓细流,才汇聚成滔滔江河排山倒海的中国力量:“山在集合/水在集合/整个中国/都在集合。”而当人们询问这从四面八方到来的队伍,为什么会有如此无畏、如此无私、如此勇敢的行为时,他们说出仅仅是最朴实无华的两个字:“应当。”也许,人们会问,怎么就会如此自然地冒出“应当”这两个字呢?诗人在《中国力量》一诗中书写过如下几行诗:

我仿佛听见

范仲淹老先生

远望浩渺烟波

发出的那一声吟叹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

啊 伟大的中国精神

伟大的中国力量

也许,不用再说什么,答案就在这里:我们是被五千年优秀文化养育的民族,我们是拥有善美心灵的人民。

其二,赞美一种向前的生命意志。诗人在书写了这个民族的整体精神价值取向之后,接下来诗人书写了在这次战役中的两个最让人钦佩最值得赞美的团队,即中国的白衣天使和中国军人。在《敬礼,生命卫士》和《我自豪,我是中国军人》两首诗中,诗人以澎湃的激情,为这两支最美逆行者树碑立传,歌咏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勇往直前的生命意志。这种向前的生命意志,来自于战场的召唤,更来自于他们的职业操守,来自于他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理想和保家卫国的使命意识。我们可以赞美他们是英雄,其实,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血肉之躯。就因为他们是医生、护士、战士和将军,他们就必须在大家都在回望着战火后退之时逆向而行,向着死神投来的刀枪永远向前。“用生命/守护生命/用坚守/坚持胜利/他们硬是/用血肉之躯/在生与死之间/筑起一道/铜墙铁壁。”这就是我们的白衣战士。“把医生的天职/和人生的价值/留在荆楚人民心里。”而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名中国军人,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保卫自己的父老乡亲,就是自己的天职。人民的子弟兵,就是要忠诚于祖国与人民。正是郭曰方先生在诗中所表述的那样:

军人在

人民安宁就在

军人在

祖国强盛就在

白衣天使,绿色长城,用他们大无畏的行动,完美诠释了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舍生忘死,永远向前的神圣使命。

其三,崇尚一种向上的科学精神。任何时代,都必须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都必须有一批肩负起黑暗的闸门、放光明于世间的人。这些人,就是我们敬仰的科学家与思想家。诗人郭曰方在这部诗集中,浓墨重彩,用三首长诗《天地英雄——献给钟南山院士》《东方女神——献给李兰娟院士》《耿耿丹心——献给钱七虎院士》,歌咏了三位科学家的勇气、担当、责任意识和科学精神。在此次抗疫之战中,诗人书写的这几位科学家的作为,倍受国人关注与敬仰。在他们身上所呈现的那种大无畏的科学精神,仰望星空永远向上的意志品质,正是我们当下社会最需要也是最缺失的高贵品质。虽然他们早已是巍巍泰山,但他们心中永远膨胀着一际更高远的天空。无论是医术,还是做人,他们对自己都有着更高更远的要求。在医术上,追求科学的真;在做人上,追求无私的爱,可谓大真无伪、大爱无疆。因此,诗人在其诗中饱含深情地吟咏:“钟南山先生/你的名字/将永垂史册。”“尊敬的李兰娟院士/此刻请允许我/以人民的名义/向你致敬。”钟南山、李兰娟这样的科学家为什么受到诗人如此的敬仰,这正如诗人在书写科学家钱七虎院士时所吟咏的,是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永远向着科学的高峰攀登的意志,都有着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科学的追求/永无止境”的向上向远的追求。他们的这种永远向上的精神,本身就是诗,就是永远的天空。

其四,赞叹一种“向低”的高贵品质。在这本诗集里,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列在最后一个内容板块中的诗作,这个板块的诗作最多,多达八首,占整个诗集的二分之一还要多。而在这些诗作中,诗人所歌咏的主人公,全是冲锋在此次战“疫”第一线的最普通的白衣战士以及穿行在“火线”的“快递小哥”。应该说,他们都是此次战“疫”中的最普通的战士,是生活中的普通人。那位身患渐冻症疾病仍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那位骑着单车历时四天三夜赶回高风险单位上班的姑娘,那位寄身于潮湿库房专事为医务人员服务的快递小哥,那些从不把自己的“英雄”行为视作神圣与崇高的一线医生护士,那些披星戴月奋战在医院工地的工人,都是诗人倾心歌咏的对象。那位不顾自己还是个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心里装的都是别人的病痛的医生,忍着自己的病痛。说:“双腿还行/为什么不多做一点呢”;那位“剪断一头秀发”的白衣天使,心中想的只是“为了争分夺秒/抢救生命”;那位顾不上母亲去世的悲哀,只能在更衣间里向远方妈妈的背影三鞠躬的女儿,心中想的只有“抗疫的胜利”;而那位骑单车奔回工作岗位的姑娘,心中又是怎么想的呢?诗人在诗中做了如实的描述:

姑娘 停停

你不知道吗

武汉刚刚封城

很多道路

禁止通行

哦 我知道的

可是 我是医生

那么多病人

不去不行啊

……

都说 这位95后的

白衣战士

是一位了不起的姑娘

她摇摇头

微微一笑

我只是一个普通医生

是的,一个普通医生,一个普通战士,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普通司机,一个普通农民,一个普通快递小哥,就是这一个个最普通的人,做出的一件件最普通的事,铸成了我们今天的抗疫壮举,巩固了我们的铁打江山,延续了我们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我们可以把这种优秀的文化传统视作向低的文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先贤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有句名言,叫做“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意思是说,具有至高境界的人,就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与之纷争,有能容天下的胸襟与气度。这才是最完美的善,即上善。避高趋下,谦恭淡泊。在中国儒家圣人孔老夫子那里,这种趋下东流的水,具有“九德”。“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利万物而不争”“其万折也必东”,不正是华夏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品质吗?用一句略带悖论的语式来说,这就是我们诸多普通人身上所具的“向低的高贵”品质。就是这次抗疫之战中,正如诗人所说的那样,“在中国各地/究竟涌现出多少/这样普普通通的/无名英雄”。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水滴、细流,汇聚成滔滔江河的奔流不息,才有了中国此次抗疫之战的春天的到来。由此,我们正可见出中国文化精神在今日社会所拥有的强大活力、非凡价值和恒久意义,也可以见出老诗人郭曰方先生身上所凝聚的文化品格、精神向往以及作为一位中国公民、一个诗人面对疫情所表现出的责任担当。

(单占生,诗人,评论家,资深职业出版人,曾任河南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编审。郑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文学学会理事,河南当代文学学会会长,著名诗歌理论评论家。)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