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励志故事 楹联里的湖南⑨丨无房无车无存款,有志有才有作为 横批:左宗棠逆袭­

楹联里的湖南⑨丨无房无车无存款,有志有才有作为 横批:左宗棠逆袭­

时间:2023-09-02 16:13:15 励志故事
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请试试刷新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视频: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戴钺

楹联里的湖南⑨丨无房无车无存款,有志有才有作为   横批:左宗棠逆袭­(图1)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华玉 唐煜斯

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柳庄村,山峦起伏,草木葱茏。晚清重臣左宗棠的故居柳庄就建于此。

庄前清荷数亩,两棵从新疆运来移栽于此的硕大“左公柳”挺立池边;庄内,教室、客堂、谷仓等一应俱全。

在其书房“朴存阁”的大门两侧,悬挂着一副黑底金字的楹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6月21日,记者邀请中南大学文学教授孟泽先生,一同品读左宗棠青年时期撰写的这副自勉联。

草根这样自我激励

其实,这副对联最初并不是刻在柳庄的,而是挂在湘潭县排头乡紫山居村的桂在堂。

左宗棠少年天才,20岁即中举,但此后几年里双亲接连亡故,家道中落,几乎到了衣食不保的地步,只得履行父亲左观澜生前与其同学周系舆订立的姻约,来到湘潭周家,与周家小姐周诒端成婚。

那个时代“倒插门”是很没面子的,何况是左宗棠这种心比天高的大才子。为了保全颜面,左宗棠夫妇没有住到周家大屋内,而是住进了周家的偏房桂在堂,以这样的“借住”方式来淡化入赘的色彩。“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副名联,就是左宗棠写在新房上明志的,全联仅用16个字便将其远大抱负展露无遗。

上联说立志。

“身无半亩”无需多说,上文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事实上,这种窘境左宗棠持续了好多年,直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他才用教书积攒下来的约900两白银,在湘阴老家柳家冲置办了一座依山傍水的宅院,因他挚爱柳树不折的性格,故起名“柳庄”。

“心忧天下”也很易懂,说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精神,是儒家千年传承的“治国平天下”的士大夫情怀。

下联讲读书。

“读破万卷”借用杜诗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句意,体现阅读之广、学问之博。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左宗棠早年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受教于推崇“经世致用”的宿儒贺熙龄,后又入湘水校经堂(初创于岳麓书院内),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除了饱读科考应试之书外,他还涉猎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尤其是三次参加会试因各种非自身原因名落孙山后,左宗棠决心放弃科举,转而专攻地理学、农学、兵学等经世致用的学问。他认真研读《读史方舆纪要》《天下郡国利病书》《水道提纲》等地理学书籍,并自己绘制了皇舆图(精密的全国地图);他还精通农学,隐居柳庄14年,自号“湘上农人”,分类撰著《朴存阁农书》,作《广区田图说》;他深入钻研兵法,尤其是对昔日边防记载研究颇深。复合型人才的塑造,为左宗棠日后收复新疆、巩固海防等不朽事功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楹联里的湖南⑨丨无房无车无存款,有志有才有作为   横批:左宗棠逆袭­(图2)

柳庄朴存阁。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煜斯 摄

更要细说的是“神交古人”。在孟泽教授看来,这是中国古代读书人获得“天下”概念、获取担当天下使命抱负的一个契机和途径。如果不神交古人,不以古代那些伟大人物作为自己立志的标杆,你怎么可能树立一个高远目标,从而“心忧天下”呢?

那么这个“古人”是谁呢?诸葛亮!左宗棠虽为一介布衣,却不坠鸿鹄之志。他常以“今亮”“小亮”自称,立志要像诸葛亮那样,以匡时济世、定国安民为己任,成就一番伟业。他撰写的另一副对联——“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也是对标诸葛亮的自我激励和期许。

同治五年(1866年),左宗棠重书他青年时期的自勉联,并说了这么一段话:“三十年前我写这段话以自夸,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重读此联自觉有愧。但是一个人的志趣应该是高远的,尽管我德薄能鲜,但怎么可以不让我的子弟来学习我当年的少年之狂呢?” 可见此联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之重,也看得出其所体现的精神气概是贯穿于左宗棠一生的。

“心忧天下”的湖湘传承

必须承认,左宗棠是不世出的人物,其禀赋、气质、意志力均是百年一遇,他的故事充满了偶然性。但若放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背景下、放在湖湘历史的语境中来观照,那么我们又能发现,他这种“心忧天下”的抱负又是所来有自,是千年奔涌的湖湘血脉涵养而成。

回顾那些在湖湘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先贤,从为教化三苗、实现天下之治而南巡崩于苍梧之野的舜帝,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循天下之公”的王夫之,再到“睁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他们的心中无不装满了天下情怀。

更不用说一百多年前那位“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韶山青年了。虽然毛主席曾经说过“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看起来他是曾国藩的铁粉,但其实左宗棠与其性格的相似度更大,对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的。“心忧天下”的一脉相承就不用说了,毛主席的某些性格特质,比如舍我其谁的超强自信、百折不回的坚韧意志、潜龙在渊的非凡定力、经世致用的为学追求,都可以从中看出左宗棠的影子。

楹联里的湖南⑨丨无房无车无存款,有志有才有作为   横批:左宗棠逆袭­(图3)

坐落在湘阴左宗棠文化园内的左宗棠雕像。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孟教授认为,左宗棠对我们今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就是做人所需要的那种“精、气、神”。无论是“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抱负,还是他的另一句名言“天下无不可办之事”,抑或是抬棺出征这样的惊世壮举,都是“精、气、神”的极致体现,彰显了扎硬寨、打硬仗的意志品质,又何尝不是“吃得苦,耐得烦,不怕死,霸得蛮”的湖南精神呢?

因了这些伟大品质,左宗棠以奇功伟业而名垂青史,被梁启超称颂为“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位伟人”。

“不可全学”的左宗棠

左宗棠是敢任事、能办事、干大事的厉害角色,可以说什么事情他都做得很漂亮。加上其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履历,很容易被后人当作一个励志的榜样,甚至加以神化。不过,如果放在中华几千年的时空中,尤其是置于现代的背景下来看,这种偶像崇拜也还是需要甄别取用的。孟泽教授郑重提醒,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拥抱左宗棠所拥抱的一切,否则我们就不是现代人。

以研究郭嵩焘闻名的孟泽拿左宗棠和郭嵩焘作了一番比较。他认为,左公对所处的封建制度体系和封建文化环境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他和郭嵩焘不一样,郭嵩焘在面对西方的时候内心世界是有怀疑的,对于清王朝的制度和封建文化是有反思的。但左宗棠没有,他并不认为西方势力是一种新的文明进入中国,也不觉得这种文明还具有先进性。他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凭我们创造的条件可以摆平,就像他的那句名言,“天下无不可办之事”。

但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左宗棠能够像郭嵩焘那样抱着更加开放的态度,多观察一些外面的世界,也多省思内部环境,其办事效果甚至其丰功伟绩会不会更上一层呢?

此外,天才的自信,其实也应该有一种自我限定的。某种意义上说,所谓天才,就是那种缺少反思性的自我认同。说得更夸张一点,天才就是那种不顾左右、不顾一切的自信以及“六经注我”的行事方式。左宗棠有一句诗叫“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颇能说明一些问题。这种没有反思性、没有自我限定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也是需要斟酌的。至于左公的那些个“小性子”,比如待人苛责、喜好出格恭颂、缺乏团队意识等,则属于“职场宝典”特别警示的性格范畴的东西,能改就最好,改不了就权当是性情中人好了。假如都改了,岂不成了完人——可世上哪有完人呢?

点评嘉宾:孟泽

楹联里的湖南⑨丨无房无车无存款,有志有才有作为   横批:左宗棠逆袭­(图4)

知名学者,湖南双峰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比较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韵文学会理事,长沙时务学堂研究会理事。著有《有我无我之境》、《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广陵散——中国狂士传》、《君自故乡来》、《天人共生与道文兼济》、《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等,曾主讲《光明日报》“光明讲坛”、《南方周末》“华人精英论坛”、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入选2009年《潇湘晨报》年度“风尚学人”。

往期精彩:

楹联里的湖南① | 岳麓书院里最长的对联,值得品读

楹联里的湖南② | 岳阳楼里102字的对联,此中有真意,此问谁来答?

楹联里的湖南③丨 “才与福难兼”,是哲理;“地因人始重”,是豪情

楹联里的湖南④ |人生如戏,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都从苦里回甘

楹联里的湖南⑤丨“湘水余波”流万里,湖湘即见中国心

楹联里的湖南⑥丨古麓山寺12字联,道尽了湖南文脉之源

楹联里的湖南⑦ | 这楹联和屈原一样,流过了汨罗江,留在了历史的长河

楹联里的湖南⑧丨人虽如客事如花 冰心一片千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