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美文欣赏 从做梦到圆梦,让马云告诉你,平凡人是如何成功的

从做梦到圆梦,让马云告诉你,平凡人是如何成功的

时间:2023-09-01 09:33:56 美文欣赏

从做梦到圆梦,让马云告诉你,平凡人是如何成功的(图1)

停止想象,立刻行动起来

“我想在未来5年内让公司顺利上市”“我的目标是让公司管理流程更加完备,让自己的职位更上一层楼……”许多年轻的管理人员在心中往往都有着这样一幅非常宏伟的蓝图,然而在拥有这些美好想象的同时,是不是还要行动起来呢?

马云曾经说过:“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想象能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如果不敢大胆地尝试,就永远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毕竟,任何一个有所成就的成功者,都有勇于尝试的经历。尝试不仅是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探索、一种行动力。

1995年年初,马云在美国西雅图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回来之后,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出于好奇,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仅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敏感的马云立刻就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于是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准备成立公司的时候,马云先是找了24位朋友到自己家里面,他们大多都是马云在夜校教书时候认识的学生,其中还包括一个82岁的老太太。马云跟他们说:“哎,我要做这么个东西,Internet。”接着便给他们大讲Internet的好处。

当时,还只是互联网菜鸟的马云对电脑技术一窍不通,要讲一个根本不懂的东西就像痴人说梦一样。马云讲得糊涂,大家听得也糊涂。而且朋友们都非常吃惊:你好好的放着老师不当,去玩儿这个东西?脑袋是不是灌水了?当时这24个人里面有23个人反对。他们说你干什么都行,开酒吧也行,要么开个饭店,要么办个夜校,但这个肯定不行,干了是要闯祸的。只剩下一个人对马云说:“你要是真的想做的话,你倒是可以试试看,不行就赶紧逃回来。”第二天早上,想了一个晚上的马云决定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而这个公司,也为马云的职场生涯赚取了第一桶金。

很多人都想追求成功,而且他们将想要成功的念头在心中也默念了无数遍,尽管他们能力和条件都相当不错,然而却因为不愿意尝试,不敢付出实际行动而让自己永远徘徊在成功的大门之外。

詹·拉·洛威尔曾说过:“每个人都本能地感觉到所有美丽的情感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值得敬佩的举动。”中国古代名将岳飞也曾说:“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些不都一一说明目标和梦想的实现都是靠实际行动的付出而取得的吗?

对于年轻人来说,对未来有好的规划、有好的信念是一件好事,然而成功往往不仅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当机会来临时,即便你再有智慧、再有憧憬,如果只是停留在自己编织的美好幻境中,那么机会也会离你而去。

巨人集团的总裁史玉柱,曾经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便跻身财富榜第8位,成为当时创业年轻人眼中的创业天才。可是,谁会想到,在成功之前,他也曾因为大胆尝试和行动,结果经历巨大的失败,一夜之间负债2.5亿元。

1989年1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的史玉柱有了创业的梦想,说干就干的脾气让他很快便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实地勘察市场的经历。当时,他认为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文字处理系统作为产品已经成熟,便用几千元承包下天津大学深圳电脑部。但当时电脑部却没有电脑,因为当时电脑还只是个陌生的名词,最便宜的一台在深圳也要卖8500元。于是,他以每台加价1000元的代价,从销售商手中获得推迟付款半个月的“优惠”,赊得一台电脑。

1989年8月,敢想敢做的史玉柱又以软件版权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先做广告后付款。在他打出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的第13天,就收到数笔汇款单,仅仅1个月,销售额就突破了10万元。他付清广告欠账,将余钱再次投向广告,4个月后,M-6401销售额突破100万元。此后,他又陆续开发出M-6402,直到M-6405汉卡,4个月后营业收入即超过100万元。

史玉柱的第二次创业是在1994年8月。在国外软件大举占领中国市场时,觉出软件市场越来越残酷的他尝试把目光转向自己完全陌生的保健品,斥资1.2亿元开发全新产品——脑黄金。一旦选准新的目标,史玉柱强烈的冒险精神便再次显现。

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再到后来的网游,每走一步史玉柱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梦想不断的尝试和行动之下,史玉柱如今已成为中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创业者之一。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时机成熟与否,一定要估计精确;事情开始之时,一定要仔细观察;看准之后,就应立刻采取行动。”一个成熟的年轻人应该明白,当你有了希望和目标时,投入去做才会产生无限的力量。

正所谓“想法可以改变命运,做法可以决定成败”。正确的信念往往可以导致正确的行动,而正确的行动才能带来最后的成功。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成功者永远都只是少数?就是因为这个社会从来都不缺踌躇满志的人,而是缺乏将想法化为实际行动的人。

当然,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万事开头难。毕竟有了想法之后,将要面对的是创业路上的艰难。然而,大凡成功者,从来都不是畏畏缩缩的弱者,他们大多敢于从实践中走出来。因此,当你有了想法之后,请立刻行动起来,这样你定然能为自己搏出一片未来。

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

马云说过:“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人,我们不要去打扰他:1.没有梦想的人。2.借口太多的人。3.没有主见的人。因为他们宁愿受苦受折磨,痛哭流涕去后悔,也不愿改变!改变是痛苦的,不改变的后果是更加痛苦的!不努力,别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儿!”

相信很多年轻人在创业的路上,都曾为自己找过无数的借口。这些借口的产生,大多无非是因为在创业路上遇到了挫折或瓶颈。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总是因为害怕承担,畏畏缩缩,不断为自己寻找放弃的借口,那么怎么能够成功呢?

有句话说得好:“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借口多的人,往往会变得心虚与懒惰,这样一来只要遇到丁点儿问题就会失去信心。因此,如果不想成为困住自己的罪人,那么请勇敢一些,放弃那些口头上的软弱吧。

2010年,马云在台湾一个经济论坛上公开就跨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的失败做出了严厉的抨击:

“为什么外国互联网公司到中国大都失败了?谷歌也不行,雅虎也不行,eBay这些都被中国本土公司给搞死掉了?是不是中国不能做?任何一个失败的人是最容易找借口的,人类总是为失败找借口,不为成功找方向。

“外国公司到中国倒下了五六家,数起来不到10个手指头,中国互联网公司倒下多少家?5000家都不止!那些企业为什么到中国倒下?他们说不会跟政府搞关系、没有钱、没有这个那个。他们有的只是借口。

“阿里巴巴到今天没有跟政府要过一分钱,没有跟银行贷过一分钱,我们可能比任何人都艰难,但是我们为什么活下来了?因为我们有理想,我们知道中国一定有未来,我们没办法走,必须点点滴滴去走出来,我们乐观,我们看好未来,不能因为一点困难就撤走。”

同时,在论坛上,马云也直指沸沸扬扬的谷歌计划退出中国市场这一热点事件:“很容易地说这个东西不干了,我走掉了,放弃谁都会做,坚持只有很少人才能做得到。谷歌在美国的成功是一种创业者精神的成功,是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的成功。而进入中国市场后,则变成了以为可以用钱去改变市场,忽略了过去用脚踏实地、用梦想去改变别人的精神。”

阿里巴巴自创建以来一路走过许多岔路口,然而即便是在互联网的冬天,马云也不曾为自己找过任何借口。因为在他的眼中,当一个人对未来抱有强烈的期望时,就会更加乐观地去对待接下来的一切。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借口,缺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年轻人来说,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首先就应当学会把工作当作自己分内的责任,并且对目标全力以赴。因为成功从来都不需要借口,借口只是缺乏责任的人用来搪塞自己的表达方式。那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借口背后往往隐藏着的是不称职,悲观与消极,而成功者却恰好相反。

北大知名学子、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过:“生活中其实没有绝境。绝境在于你自己的心没有打开。你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使它陷于一片黑暗,你的生活怎么可能有光明!封闭的心,如同没有窗户的房间,你会处在永恒的黑暗中。但实际上四周只是一层纸,一捅就破,外面则是一片光辉灿烂的天空。”

下面是马云在某大学演讲时与在座一名同学的对话:

学生:“马总,您好,我现在身上没钱,女朋友找不到,家人朋友又不重视我,现在的日子很痛苦,我想创业,想证明自己,想赚更多钱。我非常想,但是我没钱怎么办?”

马云:“这位同学你的欲望很强烈。你非常想是吗?”

学生:“是的,我一定要创业,但是我没钱怎么创业?”

马云:“那我现在问你一个问题,假设说今天有人拿把枪对准你的脑袋,向你要3万块钱。如果没有就一定会开枪,你就一定会被杀掉。但是你身上只有吃饭的10块钱,这位同学,请问你会有这三万块钱吗?你是要钱还是要命?”

学生:“这……我肯定要命。”

马云:“那你会有这3万块钱吗?”

学生:“一定会有,不说3万,5万都给,小命要紧啊!”

马云:“这说明你的渴望程度非常什么?是想要还是一定要?”

学生:“这……说明我的欲望很强烈。我一定要!”

马云:“那这位同学,现在你的问题是或者说理由是没有钱,还是欲望不够强烈,不是一定要啊?”

学生:“……老师我明白了!成功者的思维真的跟普通人不一样,很多朋友都对我说没钱还创什么业,老老实实找个工作养活自己,以后攒到钱再说吧。都是这样说的!”

马云:“其实这是一种最大的借口,拿没钱做借口的人非常多,所以这个世界上90%都是平凡人,你今天安慰自己说没钱,只好错过机会,但是你想想你一个月存2500,一年存3万,十年可以存30万,但是你相信吗?当你存30万的时候你更加不敢创业,又给自己找到另外一个借口。创业有风险。辛辛苦苦10年存的钱很可能会打水漂。还是算了吧!所以要创业的朋友不要把借口找到没钱上。你要问问你是不是一定要就行了!只要你是一定要,你一定会有办法的,遇上机遇就牢牢把握,机会错过是不会回来的。”

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每一个进入西点军校的新生都会被灌输这样一个理念。在西点军校学生的身上,体现出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许多从西点军校出来的学生后来都成为杰出将领或商界奇才,不能不说与在西点军校培养成的“没有任何借口”的观念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没有借口”强化的是想尽方法去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或者梦想。因为人都是有惰性、有弱点的,如果总是为自己留有“后路”,那么在关键时刻就会越来越退缩,直至拉远与成功的距离。

有句话说得好:“蜗牛的壳是自己加上的。”所以,年轻的朋友们,切勿再给自己加注过多的借口了,否则只会成为阻拦我们奔向成功的障碍。遇到困境时,不妨多想一想解决的方法,那么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

提高应变能力,在变化之前变化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给企业家们的建议中,曾有这样一条:“打造百年企业,守是守不住的,必须走在变化之前,持续创新。”

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体现一个人执行力的最高准则。一直以来,马云都非常坚持企业在竞争中的应变能力。马云认为,工业时代的发展是人工的,而网络经济时代一切都是信息化的,难以预测。因此,阿里巴巴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在市场变化之前干出来的。

毕竟,商场如战场,信息瞬息万变。面对变化着的事物,如果我们坚持按照常规的思路去行进,那么就很可能被信息的洪流淹没,最终陷入时代发展的死胡同里出不来。

2004年,阿里巴巴成立五周年,马云在公司会议上宣布了阿里巴巴战略将从“Meet at Alibaba”全面跨越到“Work at Alibaba”。马云为这个转型做的解释是:

“Meet”就是把客户聚在一起,就像做水库,如果养鱼,没什么意思;如果做旅游,还要花费水电。所以,“Meet”的钱都是小钱;“Work”则意味着水库要铺管道,把水送到家里变成自来水,自来水厂赚的钱一定比水库多。我就希望电子商务对每一个中小企业来说都能像拧自来水一样方便。

这次转型主要是向更专业化的方向调整。马云认为到了2008年、2009年电子商务必然有一个爆发。因此阿里巴巴必须抢在这个变化前先变,而不是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解决。这是阿里巴巴保持变革能力的关键。

马云说:“我们阿里巴巴在过去的7年里和我本人近10年的创业经验告诉我,懂得去了解变化,适应变化的人很容易成功,而真正的高手还在于制造变化,在变化来临之前改变自己!”

借此,马云给那些有志创业的人提出了这样的忠告:“面对各种无法控制的变化,真正的创业者必须懂得用主动和乐观的心态去拥抱变化!当然变化往往是痛苦的,但机会却往往在适应变化的痛苦中获得!”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善抓商机对于创业者来说往往十分重要。许多年轻的创业者往往有着非常强的实干能力,然而却因为不懂变通,没有抢在市场变化之前行动,从而错过了许多好的机会。

当初马云在创建阿里巴巴时,很多人并不相信一个见不到人的平台能给人们带来多大的机会,对于网络购物呈现出的诚信问题也抱有很大的疑虑。就在这时,马云发起推出了诚信通服务。这不仅解决了当下人们最为担心的问题,而且也推进了新网络交易时代的发展。

乐凯胶卷,曾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胶卷之王”。泊头火柴,曾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然而,这两家具有标志意义的企业却因为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最终将辉煌停留在20世纪,彻底成为“时代的弃儿”。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不让自己陷入思维的死角,这样才能捕获到商机的存在。否则,即便执行力再强,也如铁拳打在棉花上,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011年,马云对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进行了商业分拆,实施了全面改革创新。其中,淘宝平台上的业务被分为3家公司,分别是淘宝网、淘宝商城和一淘网。淘宝网定位于C2C(个人间)业务,主要吸引个人和小企业卖家,一淘网定位于购物搜索的入口,而淘宝商城则是B2C(企业对个人)业务的平台,是京东、当当和卓越亚马逊最强大的对手。

尽管这3家公司仍然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并全部采用“董事长+总裁”的管理模式,然而这3位董事长依然直接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汇报工作。这次商业分拆创意的实行,让3项业务都更加独立而灵活。

对于这次淘宝的分拆调整,马云参与媒体互动时曾评价说:“我们必须变化,我们必须变化在变化之前。今天的分拆看起来似乎令淘宝失去规模优势,从‘有’变成了‘无’,但这是无处不在的‘无’。”

马云认为,淘宝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其“转变”。如今,社交网络趋势已成定局,淘宝网C2C的未来就是价廉物美的购物社区,一淘网的独立则意味着对信息入口的争夺还在持续。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紧盯当前的市场形势,以便做出最为适合的计划变动。尤其对于创业者来说,强有力的执行力是获得成功的关键,但是如果能够将目光和远见付诸执行力之上,赶在变化之前做出必要的变化,那么就能成功俘获商机。

思科CEO钱伯斯在他的一篇《速度制胜论》中说:“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竞争时代,在新的竞争法则下,大公司不一定打败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会打败慢的——你不必占有大量资金,因为哪里有机会,资本就很快会在哪里重新组合。速度会转换为市场份额、利润率和经验。”

的确,在当今社会,参与创业的人在不断增加,这就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如果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那么就绝不会放过成功的机会。因为当你为自己开辟出一片新的视野时,新的机遇也会到来。

果敢执行,你的梦想才会实现

马云与日本软银集团总裁孙正义曾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重要?结果两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

马云曾经说过:“在中国我找不到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但很多人只是空想空谈。”事实上,阿里巴巴的成功,依赖的正是马云在全公司倡导的高效率的执行力。在很多场合,他都不止一次地强调,有时去执行一个错误的决定比优柔寡断或者没有决定要好得多。

回看当今社会,为什么很多高水平的人才往往有着非常新颖的创意,然而偏偏不成功呢?问题就在于有创意的人很多,能够执行这些创意,具有搏击商海胆识的人很少。

阿里巴巴刚刚创立的时候,公司内部有很多人员对网站未来的发展充满疑惑。因为那个时候,新浪、搜狐这样的大门户网站依旧在市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阿里巴巴的模式却是独门独创的,当时没有多少人认可它的未来价值。

就在这个时候,马云认为阿里巴巴应由网上论坛BBS按行业分类发展而来。当时,马云要求技术人员将BBS上的每一个帖子进行检测并分类。然而技术人员认为这样做将违背互联网精神。但是马云坚决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用户方便、快捷地利用阿里巴巴。尽管其他人都不同意,拍着桌子跟马云吵,争吵达到最激烈时,马云依旧不改初衷,他始终认为方便用户才是对的,自己的思考也是对的。后来马云在外地,通过电子邮件要求技术人员立即完成这一程序,他们还是不同意。

马云终于发怒了,当时正在外地演讲的他想立刻飞回去,他抓起长途电话,尖声大叫:“你们立刻、现在、马上去做,立刻!现在!马上!”由于马云的强烈要求,阿里巴巴的发展方向最终确定下来,并获得了有效的执行。这也使得阿里巴巴在互联网泡沫时期不仅坚持下来,而且实现了盈利。

2003年到2005年,马云在业内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尽管当时公司内外对能否完成这个3年目标曾提出了极大的质疑,但出人意料的是最终都一一实现了。

对于一些刚步入市场的年轻企业管理者来说,心中能够对未来抱有很大的期望,并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如果过于沉浸在成功的幻想中,那么就会失去务实的精神。马云说过:“很多人一生输就输在新生事物上。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一个好决策需要得到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才能得到最后所期望的结果。如果因为怀疑、猜忌就放弃执行,那么决策方案最终就会无任何意义。因为再完美的决策,也会死在无意义的执行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执行力往往才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马云曾将阿里巴巴称为“一支执行队伍而非想法队伍”。在马云眼中,想法往往只是一个人迈向成功首要的起步方式,空想并不值钱,企业要想顺利地走下去,一定要将想法与行动结合起来。谁先迈出那一步,谁就更容易成功。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一位记者采访林肯。记者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们那个时期就已草拟完成,可是他们都没拿起笔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下来,让您去成就传世英名?”

林肯听后回答道:“可能有这个意思吧。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丧。”当时记者还想接着问下去,可是林肯的马车已经出发了。至此,发问的记者一直都没弄明白林肯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近50年了,当年那位名叫马维尔的记者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在信中,林肯谈到自己幼年的一段经历时讲道:“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如此,父亲才以较低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座小山,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没过多久,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林肯的父亲仅靠自我意识便断定改变困局艰难,因此错过了尝试成功的机会。俗话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行动才能成功。”很多事情,只有当我们自己动手去做,才不会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局。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曾经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做企业要“眼高手低”》,作者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总参谋长”曾鸣。此“眼高手低”并非日常理解的“好高骛远”之意。曾鸣认为,“眼高”就是高瞻远瞩、看到未来,有一张战略地图;“手低”就是动手的时候一定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要有非常好的切入点,才能够把战略地图拼出来。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光要有长远的目标和眼光,更要将这种远大策略与实际步骤结合起来,才能让思想与行动融为一体。对于年轻人来说,要想创造更好的自我价值,就一定要不断付诸行动,让效率来为自己证明一切,这才是真正的自我成长与决战策略。

让敢做来激发内在潜能

许多人都曾想过要创业,然而他们似乎都存有这样几个不创业的理由:“我没有钱,我要是有钱……”“创业是好,只是就目前我的水平来说……”“我现在这份工作做着也合适,创业的话我真不敢保证成功……”

其实,一个人的优秀不一定是全面的。正如马云曾经3次高考失败,却依旧抱有很高的梦想,能人所不能,敢做敢拼。马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没钱没经历,同样可以选择创业,只要你敢于向前迈出第一步。

对于想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很多时候只有出手果断,才能抓住成功的契机。因为“敢做”不仅可以让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而且还能通过逼迫自我,从而排除所有困难,全速前进而无任何后顾之忧。

2003年,国内C2C老大易趣被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收购,有人将这次收购行动形容为强强联合,认为“eBay易趣”独霸中国网拍市场的时代到来了。然而,面对eBay这个全球电子商务的“巨无霸”,马云不仅没有退缩,反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C2C市场,向“巨无霸”发出挑战!

进军C2C市场的行动在公司引起了不小的纷争,因为大家都认为马云的这个想法实在够疯狂的,与eBay这个巨无霸之间的“决斗”,无异于螳臂当车,根本就不在一个等量级。但疯狂的马云却不顾阻拦,执意要和对手斗一斗。

当时阿里巴巴的首席技术官吴炯曾在雅虎美国工作过数年,对于互联网了如指掌的他,一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马上就吓呆了:“Jack马,你疯了吗?我在雅虎跟eBay交锋了那么多年,输得口服心服,那是个非常可怕的巨人……”但马云不为所动,怕了也就不是“狂人”马云了。就这样,阿里巴巴在上海、杭州、北京同时宣布:投资淘宝网,进军C2C领域!

马云这个“疯狂”的决定甚至让世界震惊!在淘宝已经上线经营几个月之后,马云到美国华尔街做演讲,当讲到淘宝的前景时,一位基金经理甚至当场给马云这场争斗下了“eBay will win!(eBay将赢)”结论,然后愤然离去。但最后的结果令吴炯和这位过早下结论的美国基金经理双双大跌眼镜:淘宝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占领了中国C2C市场70%的份额。而那个号称“全球电子商务巨头”的eBay,为了止损而选择了出局。

正所谓“十个想法不如一个行动”。人的思维往往决定着人的行为模式,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模式切实可行,那么做事就会成功;反之,则会容易失败。因为成功并不难,只是大多数人都不敢去做而已。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只要敢想敢做,生活会将期待给你拿来。”当人们还在用脚步丈量大地的时候,德国人卡尔·本茨已经研发出了第一辆汽车;当人们还在想象能够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的时候,美国莱特兄弟已经制造出了第一架飞机。这些许许多多幻想中的事情,如果不通过“做”,怎么能够成为铮铮现实呢?

实际上,任何一个人在做任何一件事前首先要敢想,在敢想的基础上如果能再付诸更多合理化的行动,那么往往就能得到更多的惊喜。因为在创造梦想的路上,行动才是最终迈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戴尔电脑的创始人戴尔曾在高中一次课间闲聊时,得知班上许多同学都抱怨电脑售价太高,想买却买不起。回到家后,戴尔开始想:“经销商的经营成本其实并不高,但电脑一经过他们这个环节价格就会增加许多,如果由制造商直接把电脑卖给用户,那电脑的价格就会比商场里便宜很多!”于是戴尔萌发了低价卖电脑的想法。

通过一番市场调查后,戴尔得知经销商不得不按照总公司的规定每月必须提取一定数额的个人电脑,但是多数经销商都无法把这些电脑全部卖掉,积压存货的损失也只有经销商自己承担。瞄准了这一点,戴尔主动找到经销商,希望收购这些存货。经销商们想到至少能挽回一部分损失,所以很乐意按成本价将积压的电脑卖给戴尔。

这些经过戴尔改进性能的电脑不但价格便宜(是市场零售价的八五折),而且配置还先进,所以市场需求很大。不久以后,戴尔拥有了越来越多忠实的顾客。

当时,还在上学的戴尔无法将精力同时付诸学业和创业上,然而不愿错过机会的他毅然决定选择退学。得到父母的允许后,戴尔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自己所创办的戴尔电脑公司上,专门直销经他改装的IBM的个人电脑。公司经营得很成功,第一个月营业额便达18万美元。到高中毕业时,公司每年营业额已达7000万美元。后来,戴尔将公司转为自行设计、生产和销售电脑。

比尔·盖茨在2007年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讲到,当初他开始创业,就是坚定地认准目标,并矢志不渝、锲而不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要让这个世界的复杂性阻碍你前进,要勇敢地成为一个行动主义者。

现实生活中,总有许多年轻人常常抱怨自己不如他人,遇见贵人的机遇也小。却不曾想过,机会往往是要靠自己争取的。一个人即便内在的潜能再大,如果不去挖掘,也会让珠宝蒙尘。

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过:“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这是天底下最悲哀的一句话。现在就做,便有可能使异想天开的梦想变成事实。”年轻的朋友们,不要再埋怨自己境遇不好,总是害怕风险。当你有了目标时,只要敢去付诸实施,那么一定会找到自己身上得以成功的潜能所在,成为真正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避免“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生活中,一些人每当有一个新的想法浮出脑海时,总会用其他一些理由将之淹没。然而当这些想法在别人那里获得成功之后,他们又会出现一副懊恼的表情:“这不就是我当初的想法吗?怎么就没去做呢?”

任凭一个人再怎么追悔莫及,已经错过的却是永远错过了。马云曾经说过:“大部分年轻的创业者几乎都一样,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个人再有好的想法,如果不去执行,那么永远都只会继续平庸。

对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说,如果此时有了1000个点子,只要你动手去实现一两个,那么也是对想法的一种贯彻执行。正如马云,当创业之门为自己打开的时候,立刻大胆地闯进去,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就感。

2015年,马云受邀担任香港“团结香港基金会”顾问并发表演讲:

“同事在我上台前不断提醒我别教训香港年轻人,香港年轻人不要听你的教训,我觉得自己创业15年,有很多的经历,更像是一个大哥创业十多年,经历了很多挫折,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

“年轻人不敢往前跨一步,难道看到麻烦就跑了?看到麻烦你骂谁去呢?还得自己去解决。很多人在抱怨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一下,我该继续抱怨下去,还是该改变自己?我不是来安慰大家,我也没有这个能力安慰大家。我只是告诉大家,今天的香港一定比15年前有机会,整个社会在发生巨大变化,整个互联网时代、数据时代,仅仅刚刚开始。以前如果是一个制造的年代,今天是一个创造的年代。

“最近在中国大陆有一句话很流行,叫作:风来的时候猪都会飞。这个猪,pig,你如果躲在很好的风口,风一来,就会飞起来。所以很多人天天在找风,扑到这个机会。但是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这些猪没有改变自己,不是创造猪该走的这条路。

“如果你真的想创业,行动起来!我看了太多年轻人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5%的人创业,你是看着他死的。只有1%的人能够成功。而这1%成功的人一定有一个很强的团队,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努力,他们乐观、改变自己,所以你必须那样做,否则你会死在95%,没有人看见的地方。所以如果你自己不想当老板,一定要找到一个比较好的老板。”

在一些企业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些高管在挑选重要职位的人才时,首先会考虑一些问题,例如“他会不会立刻行动起来?”“在某些事情上,他能不能独当一面,自己将问题解决好?”“他会不会只是会谈书面报告,而无行动过程?”“他是不是说到做到的那种人?”等到这些问题完毕之后,高管们才会下最后决定。

事实上,从这些问题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共同的一个目的,那就是对方是否是一个“马上行动”的人。爱迪生曾说过:“当一个人年轻时,谁没有空想过?谁没有幻想过?想入非非是青春的标志。但是,我的青年朋友们,请记住,人总归是要长大的。天地如此广阔,世界如此美好,等待你们的不仅仅是需要一对幻想的翅膀,更需要一双脚踏实地的脚!”

然而,很多人在实际工作中,尽管对目标抱有很大幻想,也制定了很多方针策略,可是第二天却因为种种原因将昨日的计划一直拖延,直至最终看不见。马云当初在创立互联网时并未抱有很大的信心,但是他认为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去闯一闯,不行还可以掉头,但是不做就一定不会成功。

早前创立阿里巴巴时,马云与自己的伙伴们一共凑了50万元,当时马云并不知道阿里巴巴的未来会发展得怎么样,因为他一直怀有这样一个想法,那就是首先让所有人都知道阿里巴巴这个名字的存在。

1999年至2000年,马云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实施着战略行动。那几年,他几乎成了“空中飞人”,不停地往返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几乎参加了全球各地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所有商业论坛,疯狂地通过各种演讲去宣传他全球首创的B2B思想,宣传阿里巴巴。他如同一台不知停歇的机器,一台演讲机器。有时一月内可以去3趟欧洲,甚至一周跑7个国家。他每到一地,总是不停地演讲。在BBC现场直播间,在麻省理工学院、沃顿商学院、哈佛大学、“世界经济论坛”、“亚洲商业协会”的演讲台上,马云的身影不断出现。他大声地宣告:“B2B模式最终将改变全球几千万商人的生意方式,从而改变全球几十亿人的生活!”

很快马云的忙碌有了好的效果,他和阿里巴巴在欧美名声日隆,甚至来自国外的点击率和会员呈暴增之势!马云和阿里巴巴的名字就这样被《福布斯》和《财富》这样的重量级财经媒体所关注。2000年,以高盛为首的多家公司,向阿里巴巴投入了500万美金风险资金,紧接着软银老总孙正义要给马云2000万美元的投资。

当我们有了理想之后,最重要的是给自己一个承诺,承诺自己将如何将这件事情做出来,这样才能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条件,一旦机会成熟,那么成功就会自然而来。正如世界上那些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有哪一个不是即想即干的呢?

一位演讲家曾经说过,说空话只能导致你一事无成,要养成行动大于言论的习惯,那么即使是很艰难、很巨大的目标也能够实现。所以,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不想让自己错过好的想法,如果不想让他人捷足先登,那么请早一些去实践你自己的梦想吧,因为一旦开始行动,便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细化一些,执行起来更容易

我们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无论多么伟大,抑或多么平凡,都是由细小的环节组成的。不重视工作中的细节,工作自然就做不好。尤其是对于处于管理中层的领导者来说,上传下达,往往更需要重视其中的细小情节,因为任务越是细化,执行起来就越容易,也更容易看到效果。

很多时候,一个庞大任务上的细节就像是转动链条上的扣环,忽视其中任意一个细节,可能都会造成细节间的相互联系而产生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如果能够将任务量化,分层分级地去执行,那么不但完成的效率更高,而且也能让员工在自己所属的工作领域中发挥得更好。

如今,淘宝网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备的便捷交易工具。然而,在淘宝网还不被人们熟知的时候,马云与其团队对其打理和创建却是十分艰辛的。

网站建立最初,淘宝的客户寥寥无几。为了将更多的客户吸引到淘宝上,马云并没有展开庞大的商业宣传,而是分工巨细,让自己的团队回到家中,每个人拿4件商品放在网上。当时,马云的想法是,从自己的员工着手,首先帮淘宝打造高的信誉度。

然而,淘宝网的团队一共只有7个人,就算每个人都拿了4件商品,淘宝平台上也只有28件产品。尤其是当大家将手中的产品凑到一起时,发现才只有17件,这样少的产品,根本就不能吸引很多客户。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时,马云又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买自己的产品,这样淘宝才真正开始运营起来。

这种方法采用了不久,终于有一个客户想要将自己销售的商品放在淘宝上试试。马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高兴,马上就和自己的团队将该客户放在淘宝上的商品购买下来,使客户对淘宝平台产生信赖感。

在这之后,淘宝上开始陆续出现其他客户,马云和自己的团队依然将客户放在淘宝上的商品买下来。逐渐地,淘宝上的客户越来越多,到淘宝上购物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样,淘宝才逐渐发展起来。

在一个公司,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而领导人的每一次活动,各种会议、调研、视察前的每一次准备等这些看似细微和简单的具体工作,都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果和质量,进而影响到整个公司员工职能作用和水平的发挥。

通过马云处理淘宝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马云和其团队做事的态度,还有他们对执行力的重视。在淘宝刚刚创立时,阿里巴巴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实力,作为阿里巴巴的高管,马云和其团队其实不用亲自参与到开拓市场的项目之中去,但是他们并没有这样放置不管,不仅参与到项目中去了,还将工作具体化,一步步地向前走。

反看如今一些企业,许多年轻的中层管理者在上传下达时,总是将任务表述得十分笼统。尽管他们一再强调任务的多少与任务的完成期限,然而却并没有实行更加合理的分配,因此下面的员工做起事情来总是毫无头绪。那么对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怎样才能让分工更加细致具体呢?

首先,按需分配。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经常检查个人负责的工作内容,并且恰如其分地估计工作的质与量,尽量做到平均分配。这样员工才能根据自身能力的多少来对工作进行时间上的分配支管,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

其次,按劳分配。

充分考虑每一名员工的能力,并且在分配工作时,先考虑一下员工本身工作的状况,力争做到人尽其才,这样才能将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出来。

例如,有一个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主管,他总喜欢将公司当月所定的指标下达完后便了事。他给每位销售员定下的目标是每月销售15套房,其他都按照奖金的分配制度执行,完不成就要扣工资。于是,销售员之间明争暗斗,经常出现抢客户、竞相压价的现象,企业的销售额逐渐下降。因为销售业绩不佳,该主管最后被免职。

新的房地产公司销售主管上任之后,采取了一套措施:将所有的销售员分成三个等级,能力强的一个人带能力弱的两个人,能力适中的每两个人一组,然后将手头的房产资源按照城区地段的好坏分为3块,每个小组负责其中一块,然后下达了整个的销售任务,并规定如果总目标实现了,每个人可分得5%的奖金,如果4个小组的分目标都实现了,每个人可获得2%的奖金。这样将工作细化分派下去,员工之间抢客户、竞相压价的现象也杜绝了,也使得员工之间更加团结了,当月的楼盘销售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新高度。

事实上,妥善分派工作,将工作细化得更加全面,不仅能够激励员工的士气,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让员工每天都有目标,执行起来会更加轻松一些,而且还可以密切员工之间、上司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关系融洽了,工作气氛就能更加融洽,工作完成的效率就会更高。

总之,一流的执行力对于企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每个领导者来说,任务越是细化,执行起来就越容易,也容易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