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语录为网友倾心奉献励志美文,经典语录,美文欣赏,唯美句子。
当前位置: 美文微语录 励志故事 关于青春的短篇励志故事作文(关于青春的短篇励志故事有哪些)

关于青春的短篇励志故事作文(关于青春的短篇励志故事有哪些)

时间:2022-10-13 17:42:53 励志故事

  有空的时候,我们不妨找一些关于青春的短篇励志故事来看看,那么关于青春的短篇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青春的短篇励志故事:让别人的嘲笑见鬼去吧

  作者:陈亦权

  伯恩斯原来是一个优秀的油漆匠,他现在已经80岁了。

  在布莱顿这座英国的东部小城里,到处都留有伯恩斯的油漆作品,有教堂的外墙,有公园的栅栏,有无数路灯以及无以计数的家具……

  伯恩斯是在孙子卡迪尔出生的那一年退休的。从那以后,他就成天呆在家里,陪着孙子享受天伦之乐。卡迪尔上学后,伯恩斯每天都负责接送他往返于学校。

  有一次,伯恩斯接卡迪尔回家。他们在路上看到几个年轻画家正在街头举办他们的画展,伯恩斯便牵着卡迪尔的手过去欣赏画作。这时候,一个年轻人打趣地对伯恩斯说:“嗨!伯恩斯,你只是一个已经退休的油漆匠,你也能看得懂这些画吗?”伯恩斯耸耸肩。说实话,他确实不太懂,油漆和绘画虽然相近,但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

  卡迪尔抬头看看伯恩斯,拉起他的手说:“爷爷,我们还是回家吧!”伯恩斯带着卡迪尔走出了展区。那个年轻画家又在后面抛出一句话来:“回家吧!让你的爷爷教你怎么样刷油漆。”接着很多人大笑了起来。

  卡迪尔哭了。年轻画家们的笑声和孙子的哭声,像针一样扎在伯恩斯的心头,他演讲稿范文决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告诉孙子,遭到羞辱与嘲笑并不要紧,要紧的是自己做了些什么。

  伯恩斯从此钻进了绘画艺术之中,因为有刷油漆的技术基础,伯恩斯在绘画上的进步居然非常大,他的作品甚至还得到了几个大学教授的认可。伯恩斯想到了那个年轻画家的话,他看看自己家里洁白的墙壁和天花板,决心要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一座艺术宫殿。他开始在家里的墙上绘画。

  墙上绘画不比在纸上绘画,每一笔每一画都要特别仔细,特别认真。因为总是抬着手,伯恩斯的手臂也特别痛,但伯恩斯觉得这些都不重要,他心里想的就是印证一件事情,那就是自己不仅仅是一名油漆匠,更是一名艺术家。

  伯恩斯深居简出,放弃了许多生活乐趣,但他却在绘画中得到了更多精神上的满足。每天早上起来,他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刷牙洗脸,而是开始画画,每天等家人全都睡了,他还在轻手轻脚地画着。时间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伯恩斯的画技一天天精湛,墙上的画作也一天天增多。

  整整用了8年的时间,伯恩斯终于完成了家里所有墙壁的绘画,客厅里、房间里、天花板上甚至是厨房和洗浴室,到处都是临摹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作,有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有米开郎基罗的《天使》《大卫》,还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当这一切结束以后,人们纷纷来到伯恩斯的家里欣赏,伯恩斯也被人们称作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而他的家则俨然成了一座真正的艺术宫殿!

  这时候的卡迪尔已经是个18岁的小青年了。伯恩斯的艺术成果让卡迪尔倍感自豪,当英国《艺术评论》杂志派人来他家里采访的时候,卡迪尔对记者说:“我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相比于他的创作成果,对我影响更大的则是他的勇敢和坚强,它使我明白,谁嘲笑你都没有关系,只要自己能够勇敢面对、奋力争取就够了,让别人的嘲笑都见鬼去吧!”

关于青春的短篇励志故事:光绪皇帝替僧

  话说在京城北河沿,坐落着三座大喇嘛庙,其正中一座叫嵩祝寺,规模最大。嵩祝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是蒙古活佛章嘉呼图克图所住的寺庙。咱先不表这座喇嘛庙如何如何,单说在这座庙里修行的大喇嘛智慧大法师,大法师姓鲍,名天华,字文亭,蒙古族人氏,清宣宗道光元年生于连山驿以西上三角城子。文亭生来不幸,三岁丧母,十三岁丧父,此时文亭决定出家,脱离红尘。他历尽千辛万苦,只身徒步来到京城嵩祝寺,投奔蒙古章嘉活佛,至此在嵩祝寺潜心修行,直至升为札萨克达喇嘛。

  等到光绪元年同治皇帝驾崩,4岁载湉入继为帝时,鲍文亭大法师——札萨克达喇嘛在京城已经名气大振了。光绪十三年,光绪亲政,鲍喇嘛被光绪帝亲封“替僧”。这替僧是干啥的呢?这要往回追溯一千年以前,话说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大力提倡修建寺院,而且曾经三次脱下龙袍,穿上僧侣衣服,在寺庙焚香礼佛,高坐讲经。后来,皇宫大臣们怕梁武帝在寺院呆久了误了国家大事,便给皇上出了一个主意,找一个法能高尚的大师,代替皇上出家住寺,把皇上替回来。梁武帝认为此方法可行,便应允了。梁武帝便找了一个与他年岁、相貌、生辰八字都相符的大法师,替换他出家住持,梁武帝照常在皇宫打理朝政。话又回到光绪亲政时,光绪皇帝想选一名替僧,替他出家住持。最后首选了嵩祝寺的智慧大法师——札萨克达喇嘛做皇上的替僧,因为鲍文亭在嵩祝寺和京城里威望极高,一表人才、相貌堂堂,熟知佛理佛规,崇明睿智,思维敏捷。从此,鲍文亭的头顶上便有了四个光环:札萨克达喇嘛、嵩祝寺大法师、住持和光绪皇上“替僧”。鲍文亭的威望一下子升到了极致,满京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特别是家乡百姓,更对鲍文亭得以自豪,百般敬重。

  鲍文亭的威望虽然高了,但是,他一点儿也不趾高气扬,总是不忘他是个苦孩子出身,不时地惦记着家乡里的孩子们。是年,朝廷内忧外患,光绪帝忧虑万分。一批知识分子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维新运动,大力倡导开办学堂、培育人才之举,得到了光绪皇上的准奏。作为皇上替僧的鲍文亭,对皇帝倍加敬重,积极响应号召。他把自己积攒的四千两白金捐了出来,在家乡创办两处小学堂。后来,鲍文亭又考虑小学堂的学生毕业后无路高升,又续捐白金一千两,就地创办一所高等学堂,使得小学堂毕业的学生能就地升入高一级学校。学堂创办后,一次招生200余名,众多苦孩子在鲍文亭创办的学堂里免费得到了小学和初等教育,百姓无不夸口称赞。鲍文亭还在学堂里建粮仓一座,每逢青黄不接时节,对贫苦人家开仓放粮,实行“春借一斗,秋还十升”的制度,其实就是白借给贫苦人家,不取一分利息,而且春粮谷轻,秋粮谷重,这里外里,粮仓就等于亏本设立。

  光绪皇帝得知自己的替僧鲍文亭大喇嘛捐资创办学堂的义举,非常高兴,特颁诏书嘉奖,赐号“摩尔根绰尔济”,汉语叫“智慧大法师”,慈禧太后亲书“乐善好施”四个大字,为鲍文亭立了牌坊。后来,皇帝与太后相继驾崩,鲍文亭心情忧郁,加之年事已高,不久在嵩祝寺圆寂。相传,鲍文亭的灵柩是从京城抬回家乡的,因为鲍文亭大喇嘛是光绪皇帝的替僧,已经修成正果。送葬人员达一百余人,彩龙布罩裹棺,高举灵幡旌旗,管笙鼓乐齐奏,浩浩荡荡,爬山涉水徒步行千余里,沿途每到一处,都有地方官员接灵供奉,鲍文亭的棺椁回到家乡,家乡人民为鲍文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了却了鲍文亭百年之后落叶归根的夙愿。

  有鲍氏牌坊碑文为证:

  排放输文化与东西各洋,锐意兴学竭力投资,培养故乡佳子第;争荣光于内外蒙古,从事空门关怀帝国,破除僧界归迷团。

  楹联是:正气严严竖铁石,忠心耿耿贯乾坤。

关于青春的短篇励志故事:文林中第

  话说大清年间,连山驿有一文姓满族正白旗人家,家中有一子叫文林。文林的父亲是个习武之人,他希望儿子文林自幼练就武功,一来防身,二来从军报国。然而儿不如父愿,小文林对习武不感啥兴趣儿,练了一年就不练了,父亲只好把文林送进一家私塾开始习文。文林一进私塾,便一头扎进书堆里去了,什么四书五经,什么孔孟之道,他都熟记在心。小文林还通读《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他经常给身边的小同伴们讲三国、说西游,听得孩子们依依不舍。文林的书读多了,自然出口成章了,小小年纪他便能写一手好文章和一手好字,私塾先生连声感叹道:“后生可畏也!”

  在一次乡试中,小文林一试中第,在乡里乡外已经小有名气。4年以后,也就是光绪二十一年,光绪皇帝亲自御驾,在紫禁城太和殿主持隆重的殿试,皇帝亲自做主考官。这时,文林已经经历了县试、府试等层层会试,最后进入了殿试大考考场。

  文林进入了庄严肃穆的太和殿考场,面对光绪皇上他连头也不敢抬,只是用眼睛的余光看了看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当今圣上,心里像装了几个小蛤蟆,“扑通扑通”跳个不停。不过,文林到底是经过几轮考试,过了一会儿,他便稳定下来了。监考官高声喊道:“时辰已到,开考!”

  光绪皇上一连出了四道题:

  第一道题题目是:“为何开国之初兵额少而愈强,承平之后兵额多而愈弱?”

  第二道题题目是:“为何开创之初财富少而愈富,承平之后财富多儿愈贫?是否由于会计不精呢?”

  第三道题题目是:“人君节俭行为及其影响是什么?”

  第四道题题目是:“怎样发展水利和农业?”

  文林拿到考题之后,便忘记了当今皇上坐在主考官的位置上,一头钻进试卷里去了。文林凭借他扎实的文学功底,一一进行了回答。在考卷中,文林结合历史和现实,结合自己的政治主张,旁征博引,叙述流利,结构清晰,表达了对光绪皇帝革新时弊、重振朝纲政策的赞许之感。经过读卷大臣们的综合考评,四川的骆成骧、连山驿的文林等十名考生的试卷被预选上来,经过光绪皇帝亲阅,最终骆成骧为一甲第一名,中了状元,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修撰。骆成骧成为清朝第114名状元中的一员;文林虽然没中状元,但他的试卷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许,选定文林为一甲第二名,中了榜眼,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文林中了进士,家乡百姓无不为之高兴,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迎接骑着高头大马,穿着进士服的文林回乡省亲。文林在翰林院做了三年的庶吉士,成为光绪皇帝的近臣,负责起草诏书、为皇帝讲解经籍等。光绪二十四年,正值戊戌变法之际,在翰林院任职期满的文林主动奏请皇上,到变法的最前沿去任职,得到皇上的准奏,被派往广东省的始兴县做了七品知县。始兴县是汉族、瑶族的聚居地,文林到任后,竭力融合民族团结,发展地区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几年下来,始兴县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裕,从粤北地区贫困县变成了富裕县。直至辛亥革命大清朝被推翻,到了民国初年,文林又在江苏省青浦县、句容县和东台县任知事。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败,文林毅然挂冠隐退,告老还乡。

  这正是:一身才华横溢

  一生两袖清风

  为官不求名录

  为民造福一方